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已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中山市民的信息消费情况如何?上网习惯怎样?最大的担忧和期盼是什么?昨日,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下称“国中调”)发布《中山市民信息消费情况报告》,从消费者立场出发,分析调研如何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继而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调查结果 消费习惯 手机成市民信息消费最主要工具 只要智能手机连接移动数据或者WIFI,市民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消费。调查显示,手机成为市民最主要消费工具,占62.9%;其次是电脑(包括台式、笔记本、平板、上网本等,下同),占31.1%;选择智能电视的占2.7%,选择其他工具的占3.3%。 调查显示,68.3%受访者消费信息的时长约在1—5个小时区间内,且分布较为均匀。 流量方面,近八成受访市民月均消费流量100M 以上(见右饼图上)。 消费支出 近半受访市民月均消费百元以上 调查显示,月均消费金额在100元以下的受访市民占52.5%,而消费金额100—300元的占28.8%,301—500元的占13.0%,500元以上的占5.7%,后三者相加为47.5%(见右饼图下)。 可多选情况下,消费主要目的排列前六位依次是通话 (77.3% )、娱乐(34.1% )、工作 (33.8%)、获取资讯(33.4%)、社交(26.4%)和网购(20.4%),而以学习、理财、地图、导航、缴费等生活应用为主要目的的较少。 消费金额主要花在手机话费、流量费、 宽带费,分别占83.6%、67.9%和49.2%。在网络内容付费、会员服务费、网络游戏、购买软件等项目开支较少。 消费担忧 最担心泄露个人隐私收费不透明 当问及“哪些因素影响了您信息消费的发展”时,可多选情况下,网速慢被视为重要原因,占64.2%;其次是消费价格高、消费环境不安全。 当问及在进行信息消费时最担忧什么时,可多选情况下,72.6%的受访市民表示最担心泄露个人隐私,随后依次是收费不透明,占50.5%;账号被盗,占45.2%;遭到骚扰和侵犯,占43.8%;各类网络陷阱,占29.4%(见右柱形图)。 市民对信息消费状况改善存在不少期盼,可多选情况下,信息消费状况改善方面,受访市民期盼网速更快、资费更低、消费环境更安全;信息消费领域拓展方面,市民期待办事不出门、互联网+、数字家庭、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信息共享。 ■面临难题 公共领域免费WIFI覆盖不全面 2014年10月,中山成为全国首批39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30日,全市实现光纤覆盖用户能力257.71万户,光纤接入用户累计62.82万户。 不过,我市信息建设也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光纤入户"进场难"。 二是通信基站选址难、建设难。 三是公共领域免费WIFI覆盖不全面。 ■相关建议 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补贴 1、促进信息消费仍要加强宣传,让网速"飞"起来。 2、取缔"进场费",打通运营商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 3、鼓励运营商在政务服务中心、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提供免费公共 WLAN 接入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补贴部分流量费;医院、 车站等经营性质公共服务区域WLAN 建设,可根据实际接入量给予运营商和社区一定补贴或奖励。 4、通过引进人才、加快技术研发等方式促进"智慧中山"落地,让市民尽享信息时代的便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