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思维融入传统产业,又被称之为产业互联网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被誉为“工业味精”的稀土也在这场互联网大潮中逐渐进入角色。记者获悉,以上期所、南交所为代表的市场机构,纷纷引入稀土品种,将证券化、金融化等互联网思维引入稀土这一传统产业。得益于此,稀土这一工业品或将成为继黄金、白银之后的又一国际化投资品。 由于产能落后、稀土应用疲软,稀土行业持续低迷,如何转型升级、谋求突围一直拷问着中国稀土产业。在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政策面临终结的倒逼下,一系列稀土产业市场化松绑的相关动作已在密集启动。近年来,随着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迅速发展,一些机构开始思考从互联网思维角度,帮助稀土产业走出困境。记者获悉,今年1月,南交所稀土产品交易中心推出稀土产品现货电子交易,稀土产品像股票一样,可以通过电子平台,实现22小时,T+0交易。这个交易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客户在签署银行投资托管协议后,可以通过下载客户端,通过电脑或手机直接访问并参与交易。交易商点一下屏幕,就能买到稀土产品。最低交易单位为10克/手,交易保证金20%,按照当前的稀土价格估算,最低10元就能投资稀土产品了,极大地降低了投资门槛。借助此平台,不仅能促进稀土产品流动和销售,更是有望让其成为继黄金、白银后的又一国际化投资品种。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浮出水面,如稀土战略收储、稀土资源税提高、稀土期货等预期愈发明朗,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的稀土产品成交量也节节攀升。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5月以来16种稀土氧化物成交量已近亿元。 那么稀土产品证券化到底能走多远?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官方统计,2013年稀土氧化物的消耗量为2万吨,折合人民币300亿元,按照证券化产品的常规20倍换手率来计算,每年将产生6000亿元的证券化交易量。在如此庞大的交易量下,稀土证券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拉开序幕,正在进入大众视野,未来大规模化的投资被寄予厚望。 林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