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因为网络理财收益高企,令银行资金一度大搬家。 过去一周,理财市场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余额宝收益跌破“5字头”大关。据记者了解,受通胀回落、市场资金面、银行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上周国内规模前十的网络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全部跌破5%。与最高时的接近7%相比已经下滑超过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企稳”5%以上的表现,让其在与“宝宝们”的较量中再度占据上风。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网络理财收益的进一步回落,市场上大额资金将逐步回归银行理财的“怀抱”。网络理财的规模能否继续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后市表现。 ■网络理财收益率“破5”,货币流动性放宽成主因 针对余额宝等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有市场分析称,今年春节以来市场上货币供应量较大是重要原因。数据显示,近期银行同业拆借各期限利率一直处于3%以下的较低水平,且无走高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货币市场资金的高流动性,利率下降空间变大。与此同时,随着4月份CPI增幅下滑,目前实体经济有减速的迹象,CPI涨幅的回落,给货币政策放松带来了可能性。 记者早前在本地一些商业银行负责人处了解到,互联网理财作为作为传统货币基金“触网”的途径,其投资标的都是投到银行协议存款。银行给出的协议存款利率一般范围在4%至7.5%,但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普遍在9%甚至10%以上。而余额宝通过团购和期限错配的手段,将前端的收益更多地引导给持有流动资金的投资人,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现金管理工具上。 然而,当协议存款利率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出现下降时,尤其在市场资金紧张、利率高涨大背景下,余额宝等系列产品的收益逐步回归理性。加上收益率下降导致赚钱效应弱化、流出加速,则会使得收益率进一步回落。早前余额宝官方也曾公开表示,照目前市场趋势判断,网络理财回归至“4字头”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为正常水平,去年底至今年初这种持续破6甚至破7的年化收益率并不可持续。 ■银行理财收益持续站稳,“宝宝”资金回流即将日益明显 在余额宝等网络理财产品收益悄然跌破5%的同时,春节后表现一度不愠不火的银行理财市场,近期却呈现收益率越发“企稳”的势头。记者查询五一过后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发现,人民币中期(投资期限在3个月至6个月)理财产品和中长期(投资期限为6个月至12个月)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较上周继续上升,其中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接近5.4%,而中长期的则超过5.5%。 而Wind资讯统计也显示,今年4月份到期理财产品4705款,平均到期收益率5.37%,而去年同期平均收益率仅为4.4%。与此同时,近段时间平安、民生、兴业、招商等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也推出一系列收益较高、带T+0实时赎回功能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上也有赶超互联网产品的势头。 “对5万元以上且近期没有用途的资金来说,其实重新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应当是不错的选择。”民生银行中山分行的理财经理柏小姐表示,由于短期内余额宝这类网络理财收益率下滑趋势已经确定,即便随着六月份传统银行存贷比考核节点的到来,其收益反弹的幅度也将有限。反观随着六月份银行传统结算节点的到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将有望再度走高。届时市民借此提前锁定大额资金的固定收益,会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近期我也打算将余额宝的钱转回银行做理财产品,毕竟现在银行的收益更加稳定一些。而且经常为了那百分之零点几的收益将钱转来转去,时间一长我也开始嫌麻烦了。”80后市民林小姐向记者表示,在去年下半年在各类网络理财产品扎堆上市时,包括她在内的不少熟人都一度把它当成长期投资的产品,甚至把银行里长期不用的大额资金甚至定期存款都投了进去。而眼下,随着余额产品收益下调,大家都开始盘算着将大额资金回归银行,配置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 “对于5万块以下的流动资金来说,我觉得余额宝长远上还是比较适合都市白领进行现金理财的。”作为一位网购族,市民黄小姐认为余额宝不单是一种货币基金,同时也是一款现金管理工具和综合生活管理工具。譬如,余额宝目前实现缴纳水电煤费、电话费、买彩票、购特价机票、打的等功能,正是银行理财产品难以触及之处。 相关链接 近期多只债基年化收益超6% 在货币基金收益不断下滑的同时,债基的表现却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行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 月上旬,今年以来共有57只债基(A、B 类基金分开计算)回报超6%。其中,具备杠杆的债基B 份额,更是在二级市场上占据了主导。 不过,虽然涨幅不俗,但目前分级债券B 类的投资者大部分却是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持有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展望后市,有券商分析师表示,一方面,债市中期向好势头仍没有太大悬念;另一方面,考虑到近段时间市场的乐观预期可能有一定透支,短期也可能面临一定调整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