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以"文明上网凝聚力量"为主题的城市论坛在市工人文化宫广场举行。 记者缪晓剑摄
为什么网络上权威消息关注度不如谣言?怎样识别假消息?灾难面前,官媒总是发心灵鸡汤有没有用……最新一期的城市论坛上周六在市工人文化宫广场进行。嘉宾和现场200多位市民,以“文明上网,凝聚力量”为主题,就当下网络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嘉宾们表示,文明上网不止局限在网友层面,还与政府对网络管理方式有关系。
【本期嘉宾】
“厦门浪”:知名网络大V
汤景泰: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舆情与社会管理”研究员
刘琴: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新闻传播系讲师
彭晓剑:中山网副总编辑
文明上网最终靠自律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对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就是对男性的解放。以前陪老婆逛街,现在只需要坐在家收快递。”论坛现场,汤景泰率先发言,以起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互联网对人生活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传播、散布假消息;滋生网络欺诈;窥探、传播他人隐私……“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不同,并非所有人都有分辨、处理众多网络信息的能力。”“厦门浪”说,微博、微信、论坛等,无人把关,这就需要网友自己具备识别假消息的能力。
如何做到文明上网?“厦门浪”认为,需要网友自身自律,学会常识性的识别、对第一时间看到的信息可以关注但尽量不转发。
辨别假消息离不开常识
面对网络世界繁杂的信息,除了自律还需要网友有辨别假消息的能力。
如何辨别假消息?嘉宾们一一支招。
“就这几天有专家说,我国卫星可以探测到零下700℃物体。而事实上,零下273℃已是极限。”“厦门浪”以最近网络热议的话题为例说道,只要网友有一定常识,就能知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刘琴建议,面对网络消息时,网友首先要看消息源。来自权威媒体的消息,一般可信度较高。另外,要对信息做多方对比。
中山网副总编辑彭晓剑则建议,凡是关于政治、宗教、民族的信息要慎重转发。
网络文明还需政府引导
要做到文明上网,嘉宾们认为不能光从网友一个层面去规范。“网络文不文明,还要靠政府去引导。”汤景泰提出一个城市的网络文明程度和政府的管理技术手段要相匹配。
“以前政府以IP为管理手段,现在IP进入到平流层,拿部手机随便站在哪里就可以上网了,传统的管理办法已滞后了。”汤景泰认为,政府在网络管理上,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引导力。“网络不能靠控制,要靠管理。”汤景泰认为不能走以前消极批判的老路,应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政府决策收集民意,为政府与网友搭建沟通桥梁。
现场互动文明上网要讲究道德底线
问题1:网络虚假消息、网络欺诈事件滋生,是否说明网络道德评价的天然缺失?
“厦门浪”:人与人之间交往,受现实中的道德束缚,自然会注意自身言行。但是在虚拟世界,这一切束缚都没了,所以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都说出来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道德压力。我认为,互联网也需要有“互联网”人格。当网民,就要当有个性的、有公共道德的网民。
问题2:3月发生了很多突发事件,如马航失联。但是主流媒体总喜欢在官博上发心灵鸡汤。您是怎么看待官媒这种行为?
汤景泰:从历史角度来看,不管发的是不是心灵鸡汤,都是体制的进步。传统媒体受“维稳思想”影响,现在至少可以发声,但发心灵鸡汤是远远不够的。此次马航失联事件也可以看出国内媒体海外采编能力不足,不能为受众提供“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