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万有引力书店照常营业。记者吴飞雄摄 17日晚,因书店续租租金涨近4成,中山万有引力书店在微博上贴出将于今年4月底结束营业的告示。一贴激起千层浪。当晚,许多书友转发了这条伤感的告别微博。昨日,记者从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获悉,从2004 年至今,受阅读方式改变的影响,中山已有近 200 家各种类型的书店结业。 年租金上涨近20万元 昨日下午,记者与业主方中山城建集团下属土地开发公司联系,一位参与了续租事宜的业主方代表婉拒了采访。有知情人士表示,在做出涨租决定之前,该公司曾请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确定了最后的租金价格。 记者获悉,按照业主方要求,从新的租赁周期开始,中山万有引力书店所承租的东区竹苑市场三楼近2700多平方米的场地,租金上涨38.1%。由此计算,每年房租比此前多了近20万元,书店运营成本每年至少增加10%。 网友出谋划策挽留书店 得知书店将于今年4月底结业,数百名书友纷纷留言表达了不舍和留恋之情。昨日下午,一些网友前往书店拍照留念。网友@中山水皮一组“美好的阅读时光”的书店照片,让无数网友感叹:“希望这不是最后的万有引力书店。” 网友@依恋寒冰雪留言道:一间间书店在消失,何时是尽头,城市在大讲文明,文化在实质缩水。亦有网友呼吁,政府应该出台帮扶政策,扶持实体书店的发展。网友@沉默也是飞翔:书籍应当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未来。政府不能以市场行为而眼睁睁地看着实体书店接踵倒闭。书店没了,精神家园就没了。 亦有网友认为,书店可择址易地重开。对此,书店方回应道:“在书店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在新址维持经营也相当不易。当然如果有合适的地方及机会,不排除卷土重来的可能。” 十年近200家书店倒闭 受电子书、网络书店的冲击,中山多数实体书店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记者昨日从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获悉,从2004年该协会成立以来,十年间已有近200家大中小型书店倒闭。“2004年,我们有400多个会员,而去年换届时剩下了200多名会员。”该协会一名负责人介绍说。 消失的不仅是小书店,亦有大型的书店,包括大信书店、翰林书院。目前,城区较大的实体书店除万有引力之外,还有中山博雅书店、石岐购书中心、新华书店等。而中山博雅书店透露,该店的书籍销售仅占书店营业额的40%。 ■市民声音 彭晓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主任):每年用于买书的钱大概三四千元,他很少在网上买,多到新华书店等实体书店翻一翻,看下内容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他说,去书店买书,是不同于网上购书的体验,拿起书来可以切实感到书的版式、字体大小,甚至包括纸张的质量。“包括实体书店在内的文化产业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文化普及作用的场所,一个城市需要这样的场所。如果因为租金上涨的因素而开不下去,政府是否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减免政策。”彭晓新建议说。 胡波(市社科联主席):书店是一种生活的存在,我常常到书店找感觉,去交流。到书店转转,随时可以看到我喜欢的书。每年我花在书店买书的钱大概是1万元。纷繁复杂网络的信息是没办法过滤的,而书的出版是思想和文化的积淀。纸质的书是不能丢的,这是对文化的保留和传统。书店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公共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几年,面对网络书店、电子书的竞争,民营实体书店经营艰难。作为一个老少咸宜的阅读场地,建议政府应该出台扶持措施,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对民营书店进行帮扶。另一方面,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实体书店的经营必须有所突破,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之外,必须要有横向的社会合作,改变单一经营的方式。单靠扶持,资深不变革,不创新,也是死路一条。 网友@ 方**:作为一位识字份子,万有的结业让我内心感到深深的悲凉与无奈。当各地政府都在千方百计为实体书店生存而推出减税等政策的同时,在全世界都把实体书店作为文化生态刻意保护之时,中山为数不多的一家书店却让四成的加租压垮。这在一个书香、修身、文明之城意味着什么?拜托以后不要再向我炫耀你的文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