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打开手机,大多数人都在玩微信、刷微博,随着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商家也将其变成了开展电子商务的又一新“领地”。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尝到了在淘宝、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甜头后,中山企业快速切入到“微营销”市场,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迈开了全网营销的步伐,正在撬动“粉丝经济”这块大蛋糕。 ■本地企业“微营销”升温 陈英一直做服装代理,自从玩起了微信后,她经常把自己店里好看的衣服和朋友穿衣服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朋友圈”里都是些朋友,就经常向她咨询衣服的价格和款式,于是她就开始做起了熟人生意。之后,经过她的朋友网上分享,找她买衣服的人更多了,有时候一天要发出去几十单。去年9月,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陈英申请了微信公众号,随着粉丝的增多,陈英的衣服更好卖了,“这是一种相互信任的结果,我的朋友把好东西推荐给其他的朋友,她的朋友再推荐给别人,大家都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记者了解到,随着社交媒体的兴盛,更多原本就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灵敏地感受到了这一变化,纷纷利用微博、微信、微店等从事“微营销”。 天驭服装副总经理李琳表示,人们用手机下单比在网上下单的意愿更强。天驭公司目前实行全网营销,不仅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开了多家旗舰店,也展开了“微营销”,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店,虽然目前前者销量明显高于后者,但转化率也让她很吃惊,“以‘双十一’为例,传统的网店一般是5、6个点的转化率,也就是说100个人浏览后有5、6个人最终购买,但微营销不同,达到了30%,也就是100个人浏览后,有3成的人会最终下单。” ■传统电商平台增加企业成本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仍然通过传统的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商城、京东商城等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但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企业的成本也在不断的提升,成本最主要就是流量导入的成本。在成千上万的商品中,客户如何找到你?在这其中,流量的导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流量成本已经急剧上升。据一家企业介绍,现在的流量成本比几年前增加了三四倍,企业“双十一”在天猫商城的销售利润的近一半要用来支付流量费。“对于不少商家来讲,只要一停止砸广告,订单马上下降。”近日专程到中山参加全市电子商务工作座谈会的广州里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祥对记者表示,要想打破流量的魔咒,必须寻找一种不同的电商模式。 铁将军公司电商总监詹钤鸿也表示,电商的流量,转化最重要,但是激烈的竞争使得流量成本节节攀升,多样化的流量导致流量精准度严重下跌,社交化媒体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社交媒体能为产品建立良好的口碑,并逐渐提升用户黏性,其成本远低于在专业平台上的广告投入。”据介绍,目前铁将军公司已经开展了全网营销,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目前已经开始利用微信、微博、微淘、汽车网络垂直媒体进行销售。詹钤鸿分析,四种社交媒体各有优势,他们将成为铁将军品牌建设的战略性工具。 ■微营销让消费者为产品代言 “小米手机的营销成功表明电子商务的趋势正在从以往的门户经济逐步转向粉丝经济,今后的微营销关键在于如何让消费者主动为产品代言,如果能够把握这个趋势,企业在移动电商时代一定会赢得主动。”蔡志祥表示。 蔡志祥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家里买了一套沙发,朋友看了不错,也想买一套,这个时候,主人只需要拿出来手机,扫描沙发上的二维码,打开产品页面,然后在微信里面发送给朋友就行。朋友收到了发来的微信,打开一看,刚才推荐的沙发可以九折购买,于是直接下单通过手机支付购买。等到朋友下单,商家将会发微信给主人,由于他成功推荐了一笔订单,为了感谢他,给予50元的现金奖励。 “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网络代言人,这种微营销就是口碑营销,实现了三方共赢——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对消费者,跳过了中间环节,可以降低商品价格;推荐者作为产品代言人,既帮朋友买到了打折的商品,还获得现金返还,提高了品牌忠诚度;推荐者的朋友减少了选择的烦恼,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而且还获得了优惠。” 蔡志祥表示,除了口碑营销外,微营销还可以通过产业之间的联盟,建立微生意圈。比如中山有“中山美居”产品,可以一起整合资源。一位客户因为家中装修购买了门锁,企业通过系统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判断客户可能在装修,于是通过微信平台主动推送相关产品的优惠信息和个性化设计和采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