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4日,兴业银行官网上公告,上调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至此,兴业银行3年期以内的存款利率已经全部上浮到顶(上浮10%),只剩下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仍执行基准利率。据记者3日在中山城区各家银行采访发现,从去年底至今,已有平安银行等3 家股份制银行上调了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挂牌价,分别至4.125%和4.675%,其中,平安银行还把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至5.225%。至此,平安银行所有的存款档期利率均“一浮到顶”。 ■多家股份制银行对中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去年6月8日,央行把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把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相当于给各家银行的竞争提供了更大舞台。 去年6月的钱荒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特别是在去年12月再次发生相似的钱荒,使银行对资金的渴望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央行政策的范围内上调存款利率以吸引资金,是迫不得已的举措。事实上,在2013年上调中长期存款利率的不止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也在下半年相继上调了2年期及以上期限的存款利率。 某股份制银行中山分行副行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银行业经营和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只有吸引更多的储户资金,特别是吸引中长期存款,才能通过放贷获取更大的收益。加上当前市场流动性偏紧,银行上调中长期存款利率以吸引客户存款,也有利于补充银行资金。未来不排除存款利率市场化出现自下而上的推动趋势,各档期存款利率上浮先从股份制银行开始,再逐步蔓延到国有银行,从而影响整个银行业格局。 不过据记者了解,中小银行掀起的中期利率上浮潮,主要目标直指储蓄客户,多数不包括企业存款。企业存款仍只有1年期及以下期限的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甚至有银行1年期以下期限的企业存款利率也未上浮到顶。 ■互联网金融抢食倒逼银行上浮利率 去年12月以来,余额宝稳扎“6%”以上的收益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力,更有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去年年底前发力抢食银行活期存款。比如,百度以“向左走银行活期0.35%,向右走百度百发8%起”叫板银行。 业内人士分析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竞争,加剧了年底银行间资金的紧张,有倒逼银行出手上浮利率吸引储户之势。“各家银行把短期甚至中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都是被互联网金融平台逼的。”一位银行人士如是说。 其实,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各家银行早已意识到需要积极推出应对之举,应该推出以利率为标的物的更多金融创新产品,如利率衍生工具等,来提高银行的创新和服务能力。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3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显示,九成以上银行认为提升创新能力应成为共同采取的战略调整方向。 因此,近期不断走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正是商业银行采取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手段。如兴业银行在去年12月30日发行的一款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