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体的信息就像6月的天气一样不可捉摸。前天到昨天,一条消息忽然在微信朋友圈汹涌流动:“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朋友圈被不断刷屏,相关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议,大量网民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表态支持一律死刑,法学界、社会学界则多从专业角度提出反对意见。 事实上,拐卖妇女儿童情节严重的罪犯被判死刑,在我国不是没有先例。至于“是否该一律判死刑”,人贩子一律死刑真的能就此终结贩童事件么? 刷屏 支持:重典才能给人贩子警告 作为妈妈,一个孩子的丢失,对家庭的伤害对孩子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我支持处决人贩子和买孩子的人,看他们谁还敢。网民“天使简”说。大多数网友也表示支持。“早该如此,只有重罚,才能真正给予犯罪分子有力的警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买卖和拐卖人都必须严惩。” 赞同: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 孙海洋是电影《亲爱的》中的原型之一,提到拐卖小孩,他的声音激动起来:“买家要判刑!人贩子要死刑!我特别支持。”8年前他的儿子孙卓被人贩拐走,至今杳无音讯。对人贩子的恨,没有人能比他更深。“只要有人找我,我就会跟他说我儿子丢了的事,这么多年一遍遍揭开自己的伤疤,为了别人可以关注,可以帮我一起找。” 质疑:人贩子会对孩子“下毒手” 如果判人贩一律死刑,那人贩子就会成为活在刀尖的亡命之徒,中国人都知道,亡命之徒可怕且不好抓,把人贩一律判死刑,更可能的是把被拐的孩子陷入危险境地,也增加警察抓捕的困难;最后,我学程序法的,在心里对犯罪嫌疑人有一种无罪推定情结,不管多么罪大恶极的嫌疑人都要给予辩护的机会,而不能一律判死。 反对:刑罚要讲求梯度性 “刑法中有明确规定,拐卖儿童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视情况可以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使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处死刑。”面对汹涌民意,深圳某律师事务所的赵律师介绍,网民的转发不理性,刑法中对人贩的量刑从5年到死刑不等,这里面已经包含了死刑,如果凡是人贩子都需要死刑,这变成了“同态复仇式”的偏激做法。 最新 人贩子判死刑被指婚恋网营销 回应称系个人行为 有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部分“拐卖儿童判死刑”信息下附有珍爱网推广链接,朋友圈接力转发此事是在帮它赚钱。6月18日下午,珍爱网回应称,系员工个人行为,已进行严肃处理。 微信公众号“移动互联网”昨日发文指出,部分被转载的信息下附有“感谢珍爱网友情支持”的推广链接。点开链接后,会跳转到珍爱网的注册页面,且该链接具有唯一性。 18日下午,深圳市珍爱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舆论指其利用“支持贩卖儿童应判死刑”进行商业行为一事作出声明。声明表示,关于“支持贩卖儿童应判死刑”的热点传播一事,系个别积极参与和关注此事件的珍爱网员工未经批准擅自启动的营销行为。对于这一并不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个人行为,发现后已进行修正,严肃处理相关员工的失职。珍爱网称,对于该事件所造成的困扰,公司致以真诚歉意。 如何防止儿童被拐卖 ◆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 ◆教会孩子遇事拨打110求助。 ◆训练孩子背家庭人员相关信息(电话号码、所住城市和小区名、父母名字等) ◆熟记孩子的体貌特征及当日衣着特征,以备急用。 延伸阅读 看美国如何防止拐卖儿童 1980年代后期,沃尔玛超市启用了儿童安全警报系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超市走失,可立即求助于此系统,超市所有出入口将全部封闭,工作人员立即进行搜寻,如果10分钟内找不到孩子,将立即由警方接手。此后,这一系统被全美众多超市、商场、医院、博物馆等公共设施采用。 经过一系列打造升级后,一个接驳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电台、电视台、电子邮件、交通提示、短信、facebook、google等多种渠道,向全国发布失踪儿童信息的庞大系统上线了。这个名为“Amber”的系统所发布的内容由警方决定,通常包含了失踪儿童特征、嫌疑犯特征,以及嫌疑犯的车辆描述和车牌号码。1996年以来,这个系统已经成功寻回或解救了602名失踪儿童。本报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