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前,人们还无法见证互联网催生这样的社会风潮——上百万的人共同推动巨大的事业,但不是为了钱,而是出于爱。近几年,互联网公益更多地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微公益”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公益主体,每个人都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进来,网络公益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中山,类似启善动物保护协会、千色绘画爱心服务中心、地贫家长互助会等公益组织,近年来都尝试通过手机APP、淘宝、微信等技术平台让公益项目上网,但也不是每个都能取得成功。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都是这些机构面对的问题。 个案1 千色绘淘宝店 开业近一年营收仅6千元 早在2013年,张克勤所在的团队“中山市千色绘爱心服务中心”就开始着手筹备在淘宝平台上开设义卖店。在首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中,他们以“爱心圆梦”助残就业计划荣获优胜项目后,千色绘爱心服务中心开始为残疾人士进行手工艺术类培训,帮助他们就业和创业。当看到无臂男孩用脚绘出的高难度金钻画、聋哑女孩创作的粘土装饰画等精美作品的时候,张克勤萌发了开淘宝店的想法:“我们希望给残障人士提供可持续、有尊严的工作岗位。开设义卖店,可帮助他们拍卖手工作品,鼓励他们学会更多生活技能。” 经过近一年的计划与筹备,2014年6月7日,作为“爱心圆梦”助残就业计划的延伸项目,中山首家公益网店“博爱义卖店”(www.boai100.org.cn)正式启动。义卖店中,除了拍卖残疾人士的手工作品外,还提供其他拍卖产品,如助残虚拟产品。市民可1元起拍,款项将纳入助残基金中;同时也鼓励企业和个人拿出闲置物品义卖。 然而近一年过去了,博爱义卖店却少有人问津,截至目前的全部营业额才六千元。 缺资金、缺人才,店铺无以为继 店铺运营之初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专业的义工写代码、做装修、搭建淘宝店铺平台,书法家协会会长余乃刚亲自题词“博爱义卖店”赠与店铺,市慈善总会将所有拍卖款项收纳起来,注明用于助残定向捐助,随后反拨给爱心服务中心的助残项目。博爱义卖店设置了“个案爱心帮扶”、“爱心企业捐赠”、“残疾设计师作品”等品类丰富的宝贝,但是销量却不佳。记者昨日登录该店铺看到,最近1个月处于销量榜首的是“东凤爱之翼天使增能计划1元捐”项目,不过也仅售出5件。而爱心企业捐赠的日用品、服装;残疾人设计师制作的粘土壁画、DIY手作等,尽管价格多在20-30元之间,甚至比市面价格还要便宜,却无人问津。 近一年以来,有不少爱心企业向千色绘爱心服务中心捐赠了近8万元的爱心物资,还有许多书画家赠送的书画,但都积压在库,没有销路。张克勤说:“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一是缺资金,我们的宝贝都很实用但却没有销量,因为没有宣传。毕竟淘宝是一个海量的信息库,如果不打广告、不宣传,很难让别人知道,但我们没有资金去买网页广告位,甚至连每个月30元的模板费都给不起。另一个难题就是缺人才,毕竟淘宝店需要日常的维护,否则就会流失客户。我们之前有请全职员工,但因为淘宝店收益不高,我们能给的待遇太低,“店小二”都离职了。” 个案2 市启善动物保护协会 质疑声得不到回复遭投诉 其实开淘宝店的创意,张克勤的团队不是第一家。中山市启善动物保护协会在成立之初,就将捡回来的流浪猫狗的医疗服务打包成“公益产品”,放在协会的淘宝网上去竞拍。记者浏览发现,经过四五年的发展,该协会已经将淘宝平台进一步扩展到微信微店,和实体义卖店等多种形式。但谈到发展瓶颈,该协会负责人之一黎先生告诉记者,一方面没有自己的技术平台,容易受制于人;而另一方面,缺少专门的运营人手,淘宝店的生意也受到影响。 黎先生说,没有自己的技术平台,去年淘宝就针对站内所有虚构产品和募资产品进行大扫除。几百个产品在一夜之间全部下架,链接全部失效。目前,他们只能通过义卖“明信片”的方式进行筹款。20元一张明信片,拍下来的人几乎都是出于爱心。因为人手所限,目前他们无法一一寄出,筹得的款项几乎全部用于流浪狗重大医疗救助的帮扶。 人手不够的问题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运营质量。因为没有专门的人回复网友的质疑,许多网友直接打电话到店里投诉。 个案3 小榄公益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技术瓶颈导致筹款网页迟迟没开通 说起互联网公益,去年由小榄公益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策划的“爱·行·善”活动就很成功,由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市民下载一部手机APP,每走1000步,赞助方将捐出1元钱到“创益菊城”项目,成功筹到10多万。他们在活动举行途中,举办了多场晚会和集体徒步活动,也成功将活动推向高潮。 不过当记者问起有没有打算复制类似活动?有没有打算开通网页捐款或APP筹款?该项目负责人黄思通则表示,并不是没有想过。随手公益的成功,让他看到互联网公益的生命力,但主要还是缺少技术。 黄思通介绍,上述活动主要得到了北京爱盟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但要开通网站或APP,技术的资金如何来,开发后又要聘请专门的人才管理,这些他们都在考虑。 建议 先分享复制成功经验后抱团群暖开发新技术 “发展互联网公益是需要时间慢慢累积经验的。”一公益机构负责人坦言,互联网公益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隔阂,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分配和调动,是未来公益的方向。但目前中山的阶段,缺人手、技术的社会组织还有很多,可以先建立好机构的信息化内部通道,通过分享成功的案例,做好单个的互联网活动项目。在合适的时机可通过抱团取暖,或通过购买技术,或合力出资开发平台,实现公益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