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全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上,一则短视频展示了中山“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定不移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围绕“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目标,深入实施强镇兴村“1388”行动,市镇同心、政企合力,共推共促“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关键词:头号工程
坚持以头号工程的力度高位统筹、高效运转、高速推进,构建“百千万工程”五大体系。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的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市指挥办实体化运作,设立“14+2”专班架构。
建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周调度,指挥办一周一例会等议事机制,建立重点工作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机制,切实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关键词:经济强
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提质增量。
坚定不移打赢打好“工改”攻坚战,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2.8万亩,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超850亿元,跨镇街规划建设十大万亩主题产业园,探索实施“一园一策”开发运营模式,整备连片用地超3万亩,为支撑制造业当家提供广阔空间。

首次联合深圳面向全球大招商、招大商,今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33个、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实现历史性大突破。
共建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高质量打造“香山古韵”“岐水流芳”两大乡村振兴示范带,“金色大地音乐会”“中山美食文化周”等乡村文旅品牌火热出圈,双节期间6次获央视报道。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GDP增长5.3%,工业投资增长47.2%,技改投资增长45.1%,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基本形成。
关键词:城乡美
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山。
坚定不移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大兵团作战,一体推进“六污同治”,全市新建管网3165公里,黑臭河涌数量减少5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5%提高到72.5%,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和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2023年,预计新建污水管网800公里,新扩建1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确保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80%以上。

深入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发起“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坚,新建农村“四小园”1664个,新建香山新街市41个,拆除农村违章建筑、危旧农房等154处,清理各类垃圾约14000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深入实施绿美生态建设七大行动,启动环五桂山森林生态廊道、坦洲快线两侧、广澳高速城区出入口等重点廊道碧道提升工程,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组织开展“万棵榕树进乡村”植树活动超360场,种植绿化苗木约8.7万株,其中榕树种植超1.04万株,营建绿美中山林等主题林19片,“公园遍布、出门见景”的城乡宜居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关键词:社会治
凝心聚力推动文明善治。
坚持党建引领,发动2.5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近300家企业与村(社区)签订帮扶协议,推动资源、服务、力量下沉基层。
多措并举提升镇村治理效能,推动“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全市获评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板芙镇里溪村、五桂山街道南桥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23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建成运营香山长者饭堂和就餐点199个;建成市级教育集团8个,开工建设10所公办中小学,建成香山书房106间;创新探索托管型、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市三甲医院增至5家,获评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5年保持全省最低,农民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居全省第2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