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往期回顾 >> 正文
中山市法治政府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发布时间:2022-04-22

4月22日,中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中山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介绍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路举措,并就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试点、劳动权益保障、包容审慎执法、食品安全监管 、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工作答记者问。

合照_副本.jpg

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郑龙骏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中山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山市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群众获得感也明显增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是通报我市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介绍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路举措,并就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试点、劳动权益保障、包容审慎执法、食品安全监管 、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工作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市司法局局长  王跃飞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立波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李娟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吴永森

古镇镇党委副书记   卓水先

首先,请市司法局局长王跃飞介绍有关情况。

王飞跃_副本.jpg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下面为大家简要通报我市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的开展情况以及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

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第一批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中,我市3个项目进入公示,并列位居全省第一前列,其中,中山市“打造知识产权综合服务高地创造知识产权保护世界新样本”项目被司法部纳入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候选项目;“中山市全力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经验获省委依法治省办通报表扬并在全省推广;我市被评为广东省8个营商环境改革优秀城市之一;中山市推进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和补偿争议行政裁决示范创建工作经验获司法部肯定;中山市率先推进包容审慎执法“五张清单”得到省司法厅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一)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条主线,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力。

2021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主题主线,贯穿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着力”上:

一是着力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市委8次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确保党对我市法治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是着力统筹推进。制定《中山市2021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中山市2021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计划(2021-2025年》,全面统筹推进法治中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三是着力重点推进。修订《中山市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工作实施意见(试行)》,连续6年组织开展市直单位和镇街第一责任人述法全覆盖,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党政主要负责人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规定内容和法治中山建设考评指标体系,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发挥“关键少数”作用。

(二)突出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提高法治政府建设驱动力。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立法。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宗旨,紧紧围绕群众反映的“关键小事”,如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扬尘管理等开展立法工作,2021年,在全市确定了25个立法工作基层联系点,出台施行1部政府规章《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完成2部地方性法规草案、3部市政府规章草案的起草审查工作。

二是政务服务质量大提升。围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推进“就近办”“全市通办”“省内通办”“跨省跨境通办”。2021年,450个事项实现“全市通办”,291个事项实现“湾区通办”“省内通办”。3322个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可办”“最多跑一次”,3213个事项实现“零跑动”。

三是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立足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着力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有条不紊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各镇街落地。2021年,我市已初步形成彰显中山特色的“四个一”工作模式(明确一个统筹协调机构,确立一种事权下放方式,组建一支队伍综合执法,构建一个平台运行办案)。

(三)突出严格规范政府依法履职这个关键,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行动力。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执法,保障执法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首创“民天卫士”食品安全监督行动,对集体用餐单位进行“不打招呼突击检查”,截至2021年年底,“民天卫士”行动对全市2750家50人以上集体用餐单位做到全覆盖检查,并逐一跟进整改,1827家问题单位全部完成整改。

二是创新包容审慎执法方式,彰显执法温度。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执法模式,全市多领域公布实施减免责、精准检查、免强制等5类清单,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共100多个事项实施包容免罚,最大限度减少上门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2021年,共办理免罚案件8500余宗,300余家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受到处罚,办理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案件60000余件。

二、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推进法治中山建设的重要一年。今年法治政府建设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加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的统筹,制定出台我市《法治中山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建设纲要》《法治社会建设纲要》,明确我市未来5年的法治建设工作目标,全面统筹推进法治中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二是有序高效推进两大改革。第一大改革是稳步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试点工作改革,通过创新行政协调监督方式方法、实施智能监管等举措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山经验”。第二大改革是进一步推动包容审慎监管改革工作,重点完善《减免罚清单》以及精准监管规则等举措,促进监管服务水平提升,让更多企业、群众感受法治的温度。

三是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1.围绕市委头号改革工程部署,加快出台《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去年已完成政府规章《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草案)》的起草工作,为提升法律效力,今年《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将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审议项目。

2.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创建工作,搭建“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服务平台,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中山古镇模式”。

3.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建设粤系列“精品中山”指尖服务专区,加大电子证照、电子签名在不同场景的深度应用,推动群众办事“一网通办”,使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逐年提升。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郑龙骏

谢谢王跃飞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的媒体朋友先举手示意。下面开始提问。

媒体问答

南方日报:刚才介绍到2022年中山将稳步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试点工作改革,请问我市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探索形成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中山经验”?

微信图片_20220422195422_副本.jpg

市司法局局长  王跃飞: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是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内容,近期,司法部决定开展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山市是全省4个试点城市之一。为做好试点工作,探索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山经验”,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印发《中山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从明晰职责、创新方式、加强培训、智能监管等四方面探索构建制度完善、机制健全、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市、镇街两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并确定了东区街道、石岐街道、港口镇、东凤镇、横栏镇、板芙镇、坦洲镇七个镇街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二是创新行政协调监督方式方法。构建“内部+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将探索执法案卷评查常规化、行政检查工作常态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精细化、执法专项监督动态化、服务型包容审慎行政执法全面化,建立行政执法和行政检察联合监督机制、建立行政执法评议机制、构建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等八项举措列入协调监督体系,增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实效。三是强化行政执法智能化监管。将探索建立行政执法预警监督体系。依托行政执法“两平台”全流程记录功能,对行政处罚、行政检查和行政强制线上办案实施预警监督。同时,开展行政执法“两平台”个性化改造,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适用自由裁量权的监督,避免执法尺度偏差。四是开展行政执法简易程序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出台了《中山市行政执法简易程序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选取了城管和卫健2个重点执法领域及10个镇街作为试点,着力建设四个规范,推动行政执法简易程序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效能。

南方都市报:针对我市内河涌黑臭等环境污染问题,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采取了哪些执法措施?在包容审慎执法工作中有哪些创新做法?

李娟_副本.jpg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李娟  :

为打赢治水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自我市印发《中山市水污染治理总体工作方案》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抽调执法精干力量聚力攻坚,铁腕治污。一是执法监管措施实、利剑行动显声威。2021年以来,我局先后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清理整治、“利剑”涉水排污单位清理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632人次,检查涉水排污工业企业5115家,发现环境问题共311个,立案查处105个,责令整改99家。其中涉工业废水偷排、超标排放等严重违法问题60个,8宗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已拘留3人。二是执法手段添新招、污染管控见智慧。率先建成全省领先的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并于2021年全面验收启用,259个水质自动监测设施可对全市河涌水质异常的区域开展精确溯源排查,建成后4个月,就查处了中山市冈山铜业有限公司涉嫌超标和私设暗管排污等一批大案要案,从传统的“人防”变为“技防”,积极推进实施污染源智慧管控。三是处罚诉讼加磋商,替民追要环境账。2021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损害赔偿改革,通过多部门合作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共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18宗,涉及赔偿总金额超0.85亿元,数量排全省第二;沙溪凤凰山,原来被人非法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生态环境损害,最终经法院判决由当事人赔付1100多万元。目前,经过有关部门努力,已在原址建成总面积4350亩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及儿童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疫情当下,为优化营商环境,我局坚持执法监管与帮扶服务并重,共设立“两大清单”落实包容审慎执法。一是监管执法“正面清单”,对全市392家企业实施非必要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二是行政处罚“免罚清单”,对于8大类共17种轻微违法情形免于行政处罚,目前共实施不予处罚44宗,共开展专题教育2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接下来,我局将继续努力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让人民群众和企业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

广州日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请问人社部门在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方面有哪些措施?

张立波_副本_副本.jpg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立波 :

谢谢提问!近年来,随着我国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事关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山全面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自今年1月起持续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促进我市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发挥新业态就业“蓄水池”作用。

一是开展头部平台企业“走前头做示范”活动。会同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邮政管理、工会等部门,通过开展调研、组织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平台用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指导平台企业带头贯彻执行《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督促头部平台企业完善涉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平台算法规则、用工关系协议、休息休假制度等,履行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责任。

二是开展重点行业劳动标准规范行动。健全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把不完全符合确定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制度保障范围。会同工会部门支持工会代表或组织劳动者与行业协会、头部平台企业或企业代表组织就劳动保障权益核心事项开展协商,签订行业集体合同或协议,在规章制度制定及算法等重大事项确定中依法履行民主程序。指导督促平台企业参考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合理确定休息办法,并与劳动者协商明确日劳动时长和休息时间。

三是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强对新业态用工单位的监督指导、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违法转嫁劳动保障权益责任、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畅通“粤省事”“12345”“12333”“指尖维权”等维权投诉举报渠道,及时依法处理涉新就业平台企业的投诉问题线索。持续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中山日报:2021年中山首创“民天卫士”食品安全监督行动,全市食品安全状况良好。请问今年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怎么持续深化“民天卫士”食品安全监督行动?

吴永森_副本.jpg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吴永森: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食品监管部门,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要求,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局2019年机构改革成立以来,先后对100多家“网红餐店”开展“全民查餐厅”活动,曝光了煎鸡蛋添加色素、直接在未消毒的泡沫箱上切三文鱼刺身、冲调奶茶时拌进带鸡粪的蛋壳等问题,得到市民广泛关注。去年,我局在全国首创“民天卫士”行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采取“突击检查+现场普法+自费陪餐”的方式对全市集体食堂开展全覆盖检查,取得良好成效。

今年,我局以“一个办法、三项延伸”,进一步固化“民天卫士”行动成果。

一个办法,即出台《中山市集体用餐、供餐单位负责人陪餐办法(试行)》,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要求集体用餐、供餐单位主动扛起应有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鼓励单位领导与普通员工、企业负责人与服务对象“同吃一锅饭”,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闻得到”“尝得出”的食品安全获得感。

三项延伸,即根据民天卫士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在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和长者饭堂三个领域细化管理要求。学校食堂方面,联合市教育体育局对全市学校校长、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堂从业人员分不同岗位分类培训,明确法律要求,强化安全意识;校外供餐方面,开展集中整治,对全市23家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开展2轮检查,突出查处损害学生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联合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山市学校集体用餐配送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夯实日常管理责任;长者饭堂方面,联合市民政局开展养老机构和长者食堂专项整治,目前已对2家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长者饭堂立案查处,下一步将出台长者饭堂指导意见,明确长者饭堂的食品安全各项管理要求,既要老有所食,更要食有所安、食得健康。

中山发布:据了解,古镇镇很早就成立一个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刚才听到2022年要重点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中山古镇模式”,请问能详细介绍下这个模式的核心理念吗?

卓2_副本.jpg

古镇镇党委副书记   卓水先:

2011年,中山古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构—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快授权、快维权、快协调”为保护机制,打造集专利、商标、著作权于一体的“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符合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2018年,中山在瑞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会议上作了“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中山古镇模式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保护“中山古镇模式”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列入中国首个优秀案例。

“中山古镇模式”探索知识产权“放管服”改革路径,践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主要构建“3+1+1”的综合服务体系: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方面,通过建立快速授权机制,实现最快7个工作日可完成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授权,从源头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在保护企业创新方面,通过建立案件快速办理、联合执法、裁决判定、调解优先的快速维权机制,实现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从立案受理、调查取证、举证答辩、裁决判定、调解或移送司法1个月内结案,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维权时间和成本。在打造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方面,通过加强与法院、检察院、海关、公安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之间的协调,形成行政保护、司法保护、调解仲裁、社会监督“四轮驱动”的大保护格局。并搭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渠道,让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维权方式。2020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还在古镇设立了中山巡回审判法庭,将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服务送到了企业“家门口”,让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双轨制”保护模式高效衔接,有机融合,为中山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司法保障。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符合灯饰照明产业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之路,不断完善“中山古镇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创新水平明显提升,灯饰专利授权量突飞猛进。自快维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快速通道的专利申请累计近2万件,授权率接近100%。另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大幅提升,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氛围愈加浓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自快维中心成立以来,协助办理专利行政执法案件总量累计近5000宗,挽回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

主持人: 郑龙骏

微信图片_20220422112004_副本.jpg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如有进一步想了解的内容,会后请与我们工作人员联系。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法治中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让法治成为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驱动“美丽中山、投资热土”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此,希望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中山的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宣传我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成就和经验,营造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关注、热心参与、鼎力支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良好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