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频道
崖口板龙、起湾金龙、西区醉龙、崖口飘色等特色非遗项目在孙中山故里旅游区轮番上演
“巨龙”惊艳中山城 非遗“醉”了四方客
发布时间:2024-02-12 来源:中山日报


   起湾金龙。 记者 缪晓剑 摄

2月11日,高桩醒狮、崖口飘色、崖口板龙、起湾金龙、西区醉龙、沙溪凤舞、黄圃麒麟舞等特色非遗项目在孙中山故里旅游区的中山影视城中字广场轮番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将非遗展演现场团团围住,品尝“非遗大餐”。

■数条“巨龙”轮番展演

今年是农历甲辰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刚毅、智慧、团结的民族精神。中山历史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84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就有如古镇六坊云龙、东区起湾金龙、崖口板龙等和“龙”有关的元素。

下午2时许,一条百米长的崖口板龙进场,惊艳亮相,游客情不自禁拿起手机、相机拍摄记录。崖口板龙诞生在中山南朗崖口村,从明末清初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与飘色伴随而生,每年农历五月初六与飘色一起出巡。南朗崖口板龙最独特之处是一直采用“板”材做龙鳞,体型巨大,色彩鲜艳夺目。在每年南朗崖口飘色大巡游中,板龙都压轴巡游,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今年75岁的崖口村民谭计洪告诉记者,他参与“板龙”展演活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据他介绍,板龙很重,要很多人协作才能舞动,今年的板龙表演有70多人参与,今年也是他们第一次受邀在中山影视城中字广场与其他的“龙”集中展演。

除了崖口板龙外,西区醉龙、彩带龙、东区起湾金龙等多条地方特色龙轮番展演。彩带龙,也叫甩龙,因其喜庆、欢快,大众化,又极具普及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被广大群众普遍接受。展演现场,只见展演者手臂摆动,顺着风向,通过脚步和腰部等身体多部位的协调配合舞出人的精气神。流动的彩带龙在太阳的照射下,更加金黄耀眼,鳞光四闪。

来自东北的游客王先生,一边认真观看醉龙,一边用摄像机记录精彩的画面。王先生激动地说:“他还是第一次现场观看这么精彩的醉龙展演,真是大开眼界。”

■游客“一条龙”欣赏中山非遗

除了龙的主题展演外,现场还有高桩醒狮、崖口飘色、沙溪凤舞、黄圃麒麟舞等非遗展演。

高桩醒狮融合了武术、舞蹈、杂技、体操等高难度动作,体现了“高、难、惊、险、美”的特色。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南朗崖口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2008年,抬阁(南朗崖口飘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黄圃麒麟舞是黄圃镇历史悠久的舞蹈,原为先民古老的图腾崇拜演变为民间艺术,以其精巧伶俐、神采威武为特色。表现人们对欢乐祥和、幸福吉祥生活的祈求。2007年6月,麒麟舞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春节期间,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游客非常多,在中山影视城广场集中展演,让游客观看更便利。”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闫鑫告诉记者,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今年春节举办以“龙腾美景 游赏中山”为主题系列活动,大年初二下午的非遗集中展演,是“重头戏”之一。

除了展演,现场还以展陈的方式向市民游客推介中山重点旅游企业(食住行游购娱)、2023年中山十佳旅游手信等中山文旅新产品、文旅新业态,吸引市民游客留在中山过大年,品尝中山特色美食,选购中山旅游手信。

记者 谭华健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