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兴业银行中山分行以“三融”育廉模式探索创新廉洁教育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5-09 来源:兴业银行中山分行

在“5·10”思廉日来临之际,兴业银行中山分行以“传承清廉家风 涵养清风正气”为主题,创新构建“银青共融、非遗交融、红廉促融”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于5月7日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活动通过“养老金融课堂”“非遗廉洁工坊”“红色家风档案”三大载体,以“课堂宣讲+艺术熏陶+实景教育”三维模式,实现廉洁教育从“单向灌输”到“多维浸润”的转变,让廉洁教育可观可感、入情入心。

银青共融,构建“双向滋养”教育新生态

创新搭建“银青共融”平台,组织青年员工深入中山市东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清廉金融文化特色宣教。一方面,联合派出所反诈民警,将银龄长者最关心的反诈知识、消保知识、养老金融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长者喜闻乐见的“家常话”,为社区近30名银龄长者送上实操性强的“护身宝典”。另一方面,邀请银龄长者担任“廉洁讲师”,为青年员工分享“勤俭节约、清如水、明如镜”等家风家训故事,传达廉洁家风的重要性,引导青年员工自觉成为好家风的倡导者、弘扬者、践行者。家风无声,传承有道。青年员工在听完家风故事后,郑重承诺将坚守廉洁底线,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这种银青共融互学模式,既筑牢银龄长者反诈防骗防线,又为青年员工注入精神钙质,实现廉洁教育成效双向提升。

微信图片_20250509101357.png

非遗交融,开辟“文化浸润”传播新路径

创新将廉洁教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打造“非遗廉洁工坊”。活动中,青年员工与银龄长者以漆为笔、以水为墨,将廉洁警句书写于扇面,将高洁的莲花彩绘于布袋,共同创作非遗“清廉”漆扇20余把,“清廉”彩绘布袋10余个。在制作过程中,随着漆料在清水中晕染流转,“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等警句化作一把把独一无二的“清风”漆扇,以“千磨万彩”的漆艺特性诠释廉洁品格的淬炼之道。不仅传承了非遗技艺,更感悟到“清廉如漆,历久弥坚”的精神力量,以漆扇“清风徐来”倡廉善家风,以莲花“出尘不染”树金融正气。

图片9.png

红廉促融,打造“沉浸式”教育新场景

深挖红色金融廉洁基因,组织青年员工“沉浸式”参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在实地参观中设置“三个一”教育环节: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通过周恩来家规、焦裕禄生活准则等200多件珍贵档案感悟30多位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和优良作风;一场新老党员的宣誓——老党员带领新党员共誓入党誓词,在党旗辉映下以铿锵誓言擦亮初心本色;一堂行走的廉政微党课——将档案文献转化为生动教材,结合学习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深度解码谷文昌“一心为民、清白做人”的精神密码,引导青年员工以楷模为镜,严守纪律规矩,将精神滋养转化为岗位建功的实践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509101400.png

此次“三融”育廉主题活动,以红色基因为魂、以金融服务为基、以非遗文化为媒,开创了“看得见、带得走、记得住”的廉洁教育新模式。未来,兴业银行中山分行将继续深化“教育倡廉、文化养廉、制度固廉”三维体系,让清廉之风吹拂每笔业务、浸润每位员工,以金融活水的清澈明净,护航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