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镇: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三乡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加快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三乡镇塘敢村、茅湾村积极发动本土力量,联动社会资源,聚焦群众关切的基础设施短板和农房风貌提升,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推动乡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塘敢村:“小资金”撬动“大民生”


塘敢村外塘农路观光道是村民休闲健身、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但人车混行曾带来安全隐患。“该路段作为区域交通要道,日常车流量较大,同时亦是村民散步、跑步的主要路径,确实存在一定的存在人车混行安全风险。”塘敢村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

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面前,塘敢村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动员乡亲、热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成功筹集社会捐资7000元。这笔资金专项用于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安全问题:在观光道上科学增设3条减速带,并在堤坝路关键位置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牌,有效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保障行人安全。

“以前跑步总要提心吊胆看后面有没有车,现在装了减速带,车速明显慢了,锻炼起来安心多了!”经常在此跑步的市民王女士满意地说。

“带孩子来玩最怕车开得快。村里这个措施很贴心,考虑周到。”游客张先生也为此点赞。

除增设减速带和警示牌外,塘敢村还针对排查出的问题点位精准施策,修复外塘后门仔路段凹坑、在隐患路口加装凸面镜、提升沙井盖、铺设修复路面沥青等。这一系列投入小、见效快的“微改造”,切实补齐了村庄基础设施短板,村民出行安全感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外塘后门仔路段整治前后对比

外塘新村巷凸镜加装前后对比

茅湾村:“小办法”破解“老大难”

茅湾村将农房风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面对摸排出的76间危旧房、40处闲置宅基地及大量农房外立面破损等“老大难”问题,村“两委”坚持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社会助力,探索出一条“花小钱办大事”的实践路径。

针对资金短缺的核心困境,茅湾村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改造方案。村干部不等不靠,带领村民组建“清粉喷小分队”,活用社会捐赠的设备,自学喷涂技术,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投入攻坚。


平安街公园仔整治前后对比

村内“四小园”整治前后对比


闲置房屋整治前后对比

截至目前,茅湾村累计完成清理整治面积4220平方米,其中清理房前屋后杂物87处、整治闲置宅基地23处、清理修缮闲置房屋或侨房14处、美化农房外立面1289平方米。通过党群齐心奋斗,村庄风貌实现了从“杂乱斑驳”到“整洁有序”的精彩蝶变。


共建共享 书写和美乡村新篇章

尹浩 摄

塘敢村与茅湾村的生动实践,是“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的鲜活注脚。塘敢村以“小资金”撬动“大民生”,茅湾村用“小办法”破解“老大难”,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乡村振兴经验。

下一步,三乡镇将持续凝聚乡亲、党员、群众的强大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奋力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