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榄镇:五级网格筑卫生防线 全民发力迎十五运会
发布时间:2025-10-12 来源:中山+

“大家再把墙角的杂草清干净些,注意把积水容器集中处理!”10月12日上午,小榄镇埒西一社区一处七八十平方米的闲置小院里,铁锹铲土声、扫帚清扫声交织作响,十余名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有的拔除杂草,有的清运废旧物品,经过近1小时奋战,原本杂乱的小院变得干净整洁。阵雨过后,大家来不及擦拭身上的雨水,便马不停蹄转战下一个卫生清理点。据了解,当日,小榄镇共动员6921名党员干部,对212处空置房、空置地等卫生黑点进行清理,预计15日前将实现全域范围内的空置房卫生死角动态清零目标,同时对剩余的卫生黑点展开最后的攻坚清理。

10月12日,小榄镇共动员6921名党员干部,对212处空置房、空置地等卫生黑点进行清理。通讯员供图

网格化攻坚:

2285个五级网格实现“清单清零”

“这个闲置小院是户主盖新房后遗留的,长期无人打理,网格员日常巡查时发现这里脏乱差问题突出,还存在积水孳生蚊虫的隐患。” 埒西一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浩君介绍,社区提前与户主及周边住户沟通,获得全力支持,“我们清理时会区分可回收废品与生活垃圾,可回收部分联系专人收购,其余杂物全部清运,确保不留死角。”据了解,当日埒西一社区同步开展14个点位的卫生清理,投入上百人,不少周边农户也主动加入,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整治氛围。“10月初,我们社区共排查出40处空置房与闲置地,其中空置房4处,闲置地36处,中旬能实现这两个清单的动态清零。”张浩君表示。

埒西一社区的整治场景,是小榄镇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缩影。记者从镇政府获悉,小榄镇人口密集、商贸活跃,疫情防控压力较大,自国庆期间起,镇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每日安排不少于1/2、假期最后两天全体机关及村(社区)力量下沉一线,将网格管理作为核心抓手,推动防疫与卫生整治深度融合。

“国庆前我们有4级网格待清理点1004个,如今已细化为5级网格待清理点增至2285个,每个网格都明确网格长、网格员职责,实现‘挂图作战、清单式管理’。”活动现场,带领党员干部进行卫生点清理的小榄镇领导表示,全镇已完成卫生黑点、空置房、闲置地全面排查,“我们要求10月中旬前实现空置房动态清零,闲置地及卫生黑点也将以最快速度消除,尤其空置房易积留积水、滋生蚊虫,是隐患整治的重中之重。”

党员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协力清理卫生黑点。通讯员供图

此外,小榄镇还通过“户代表会议”发动群众,截至11日已召开70余场会议,工作人员通过入户宣传、PPT宣讲疫情防控指南等方式,手把手教群众翻盆倒灌、清理卫生,让“全民防疫、全民治污”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全镇物业小区、建筑工地、学校均组建防疫专班,配备防疫专员与超低容量喷雾机,形成“政府主导、单位联动、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格局。

强保障迎盛会:

改造赛场周边道路 提颜值优环境

随着11月小榄镇承办十五运相关赛事的临近,卫生整治工作更被赋予“护航盛会、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意义。除了精细化清理卫生死角,小榄镇还在基础设施提升与氛围营造上持续发力,以“办一场盛会、改一座城市”的标准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在硬件建设上,小榄镇改造赛场周边6条道路,总里程3.8公里,其中还打通了一条群众期盼10年的“断头路”,切实解决民生出行难题;在环境保障上,对十五运比赛场馆及周边区域实行“提级管理、一点一策”,除场馆管理方落实日常消杀外,镇里还组建了100余人的机关青年干部消杀志愿队与100余人的基干民兵消杀队,以场馆为中心向外扩散开展全覆盖消杀;在氛围营造上,严格按照市级统一标准制作宣传标语与图案,依托村(社区)宣传阵地高强度推送,同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在赛事周边片区打造“整洁、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展现小榄良好形象。

小榄镇各村(社区)积极响应,纷纷组织志愿者队伍,与机关干部一道,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既要通过卫生整治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也要以最优环境迎接十五运,让群众在‘干净家园’中安心生活,让参赛人员在‘舒适环境’中顺利备赛。”

下一步,小榄镇将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以“不漏一处、不留死角”的标准,守住群众健康安全线,护航盛会顺利举办。

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小榄宣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