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2025年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大会在东区街道富集云谷数字产业园举行。本次大会以“智赋千行·产融共进”为主题,相关AI技术服务商、重点制造业企业代表、相关商协会代表、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共计200余人参会,为“中山制造”向“中山智造”跃升提供核心动力。

多项成果现场发布 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石
作为东区街道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山市东区数智领航产业基金在大会上正式发布。该基金由东区街道联合富集云谷、中科科创等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规模达1亿元,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核心标准,旨在通过引进、孵化、培育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产业+AI”示范项目,打造“以投促引、以投促育、以投促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AI与传统产业结合,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前景广阔。当前AI应用门槛降低,传统产业面临竞争需降本增效、拓展客户,二者结合正当其时,预计将带来万亿级市场机会。”广东中科科创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谢勇表示,此次共同发起产业基金,中科科创将采用果农型共创型创投模式,通过场景挖掘、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打造等“共创三板斧”,对所投项目进行长期赋能。广东省创投协会名誉会长李春洪指出,各地在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中,产业基金创新是一大趋势,东区发布数字领航产业基金,可联合协会的投资公司、基金公司及当地企业,集合社会资本,为创新型企业落户提供支持,助力其成长。
此外,市工信局为中山市科技金融创新促进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揭牌;市科技局为富集云谷等八个产业园区授予“中山市科技产业金融创新服务站”牌匾。由22家金融机构组成的“星月共融·资本赋能”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成员表示将通过金融赋能,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

企业家分享AI应用实践 展人工智能产业融合成果
东区街道作为中山市中心城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交通、人才等综合优势,已引进非夕、潮隐、杰纳等一批“人工智能+”产业进驻。大会上,各企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应用案例展开主题分享。
几个透明的玻璃杯堆叠在机械臂上,随着机械臂上下移动,杯子可保持纹丝不动。“公司研究的自适应手臂能实现酒杯平衡移动,体现了机器人的力控感知和能力,这一技术可让机器人操作能力更接近人,赋能各行各业。”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晓平透露,公司已落户东区富集云谷数字产业园,并计划将中山基地作为华南地区总部,开展智能制造相关业务,预计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开始投产,年产能规划1万台左右。

“公司采用模拟器技术,模拟全球买家和卖家的真实交易场景,学习了全球190个国家的主流语言及当地语言文化交流习惯,构建复杂决策系统,助力外贸数字业务员解决复杂场景决策问题。”潮隐(广东)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卢子贤则讲述了AI数字人技术赋能跨境增长的案例。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为一家中国头部跨境BtoB新能源系统集成商出海公司服务,在半夜收到泰国客户询盘时,AI数字人敏锐捕捉到泰国刚经历大地震的情况,凭借及时的人文关怀,最终帮助客户获得2000万美金的订单。
此外,华为制造军团分享了AI赋能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实践案例;顺丰供应链、海峰供应链分享了AI技术在物流供应链全链路中的应用;广东杰纳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了AI在临床数据处理自动化方面的应用探索。
计划用3年时间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
“人工智能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抓手。此次大会的召开,为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全庆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东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制造”模式,在全市第一批、第二批“人工智能+”创新清单的26个解决方案类案例中,东区街道占7个,超四分之一。

他介绍,未来东区街道将依托富集云谷数字产业园,引导智能芯片、智能制造、大模型、数据标注、数据交易等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集聚,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同时,持续完善以投促引机制,发起规模超1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着力引进、孵化、培育“AI+产业”示范项目,并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定期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的展会、论坛、行业沙龙等活动,营造优质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李春洪也表示,AI对工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塑作用显著,中山作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制造业城市,有望实现AI赋能千行百业。
目前,中山富集云谷数字产业园已全面开工,其中一期6栋楼已验收,40%的企业已入驻装修。中山富集云谷数字产业园董事总经理苏得时介绍,除引进非夕科技头部企业外,集团还与深圳几十家人工智能AI科技型企业签订了进驻意向,包括传感器、算力算法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旨在实现园区人工智能完善的产业链,助力东区及中山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杨凯帆 黄梓珊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