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刚亮,炊事班就开始忙活了。
每天的体能训练不能缺。
看着大家吃得高兴,司务长松了一口气。
每日的例行检查。
换上工作服。
每天都要开个小会,制定第二天的菜单。
炊事班的合影很酷。
菜单都是前一天制定好的,一上班大家就要对单备菜。
切墩是炊事兵的基本功,每位炊事兵一切从切墩开始。
班长秦彪是掌勺大厨,几乎所有的菜肴都是他来烧制。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兵营里的“硬汉”我们见得多,但负责部队后勤的炊事班小伙子们,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近日,记者到中山市公安边防支队炊事班采访,还未走近厨房就已经听到“嗒嗒”的切菜声、“哗哗”洗菜声、“叮叮当当”厨具的碰撞声,犹如一场美妙的交响曲表演,蒸炉里冒出的浓浓蒸汽在瞬间将厨房的人包围,6位健壮的身影在浓雾中挥舞着,炊事班开始忙碌了……
农业平从小就有个当英雄的梦,谁知入伍来到中山市公安边防支队后,他被分到了油烟呛眼的厨房,当上了炊事兵。对此他思想上动摇过挣扎过,觉得当炊事兵没有出息,不如战斗班威武。一晃两年过去了,现在他觉得“三尺灶台”虽小,但也能体现当代军人的价值和风采。
“我们虽然只是一个炊事员,但也是部队一员,肩上的责任与战斗班的战友们是一样的”。炊事班班长秦彪生于1994年,来自湖北荆州,别看年纪不大,在炊事班已经干了5年,他还考取了厨师证、糕点师证,可谓身怀绝技。班长负责掌勺,味道自然不同凡响。“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众口难调,部队会定期组织我们学习各种不同的菜式,我们也会研究新菜式,因此菜式会常换常新。”
来自广州的张伟杰,是班里最年轻的一名炊事兵,生于1996年。在家里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服兵役之前他从未下过厨没有洗过一个碗。来到部队炊事班之后,他给自己定下了—个勤学苦练的目标,争当技术一流的专业炊事兵。他每天最早起来学习,为练好刀功,他总是抢着去切菜,刚开始时,手拇指还受过伤呢。现在,他的刀工已大有长进,烹饪水平也提高很快,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胡文广刚调到这里两年,他在边防系统是有名的厨师,当兵6年一直围着锅台转,他说他理解军人两个字的含义,所以他很珍惜在部队生活的每一天,炊事班又脏又累,但他不怕。每天研究菜谱,制作战友们爱吃的菜,他觉的非常有意义,平时战斗班的战友运动量较大,需要补充更多能量,他和炊事班的战友早早就要准备,做好菜式搭配工作,为的是让战友们吃的饱,吃的好,吃的更有营养。
当了9年兵的王式刚说,军人就是要有胸怀有包容心,更要有担当,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炊事兵首先就是个兵,虽然不拿枪,但锅碗瓢盆也是武器。
不爱说话的副班长郭承暖,看了一下表说,时间到了,该做饭了。
炊事班6名战士都是90后的小伙子。每天早上6点准时到岗,围着三尺锅台开始一天的工作。对他们来说,锅铲是“枪”,锅台为“堡垒”,厨房就是他们的“战场”。 |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01日图/本报记者赵学民 通讯员肖亭 文/记者张倩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