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中山边检站与火炬开发区敬老院建立了长达30年的共建关系,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展现了边检官兵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国家老龄委及中山各方面的高度肯定。多年来,中山边检站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2 人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人被评为中山市"十大敬老之星",10多人被评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发扬传统,密切警民关系 早在1985年,中山边检站就与中山开发区敬老院(原张家边敬老院)建立警民共建关系。当时的敬老院设在张家边村委租来的一间平房里,只有7名老人,条件艰苦,老人们也缺人照顾。该站党委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与张家边村委联系,组织勤务中队与张家边敬老院建立了警民共建关系,后来,张家边敬老院迁至开发区敬老院后,又与开发区敬老院建立了共建关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30年来,官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关爱老人的传统代代相传。30年间,中山边检站官兵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老人们身边,打扫卫生、理发、过生日、谈心,老人们虽然记性差,但对战士们的情况却是如数家珍,谁叫什么名字、多少岁、老家在哪里等情况都一清二楚。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年以来,该站共派出5000多人次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捐款捐物价值50多万元。 军爱民,民拥军。在长期的交往中,中山边检站官兵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陈国雄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自分配到中山边检站工作以来,陈国雄始终坚持定期看望老人,并与盲婆婆彭德恩老人成了忘年交。2003年10月,陈国雄因挽救群众生命财产,勇斗歹徒负伤。彭婆婆听到这个消息后,专程到医院看望陈国雄,并送他给一件她亲手织的毛衣,鼓励他安心养伤,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两个月后,陈国雄一出院,就带着未婚妻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并将社会各界赠送给他的3000元慰问金转送给敬老院,彭婆婆曾因腰部骨折两次入医院治疗,陈国雄坚持天天探望,并给彭婆婆送汤送饭,让老人非常感动。 这样的例子,在中山边检站并不鲜见。 ■创新模式,开创共建新局面 中山边检站坚持把关爱老人作为官兵的必修课和党员党课教育的重要内容。该站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兵和学员来站后必须要去敬老院参加共建活动,带他们去敬老院“认亲戚”、“拜家门”,上好敬老爱老第一课,确保队伍“不断层”,人人不掉队。据统计,1985年以来,全站几乎每名官兵都去敬老院参加过义务劳动。同时,该站通过开展敬老爱老主题党(团)日、义务劳动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官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升了党性修养。 近年来,中山边检站从共建双方实际出发,不断拓展新时期警民共建的内涵,通过拓展双拥共建外延,创立三方共建模式。该站充分利用自身共建资源,先后与共建单位万事佳公司、港航集团、粤粮公司开展敬老爱老活动,由共建单位提供资金物资,该站提供人员的方式,进行优势互补,确保了活动成效。同时该站积极响应和配合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联合中山维晋服装有限公司举办了 “喜乐一家贺新春”慈善晚宴和母亲节父亲节联欢午宴等活动,筹集行善,进一步扩大了双拥共建的辐射范围,提升了共建活动的影响力。 |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3日记者 陆梅 通讯员 刘杨平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