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举行 21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发布时间:2025-11-04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11月3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以“投资大湾区,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举办,全面展现大湾区的经济活力、创新动力、区域魅力、投资潜力,为全球企业投资兴业搭建广阔平台。大会遴选了21个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发布了2024优秀招商地市名单,公布了新一批广东全球招商顾问。

本届大会举办的“1+9+N”系列活动,即1场主场活动、9场珠三角城市招商大会、N场海内外路演和投资考察活动,得到了全球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其中,主场活动包括主题大会,以及在主题大会前后举办的广东外资企业百强榜单发布会、“粤投粤引”资本招商对接会、大湾区与东盟投资贸易推介会、大湾区投资政策宣讲会、独角兽企业专场圆桌会、系列产业链招商推介会等配套活动。

11月3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主办方供图

全球企业CEO齐聚 加投“大湾区”

主题大会上,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致辞,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奥的斯全球董事会主席朱蒂、沙特阿美高级副总裁费萨尔·法基尔、亚萨合莱集团执行副总裁马丁发言,分享在大湾区投资发展体会。

“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国际商业枢纽这一关键战略方面体现了重大的机遇,就在今天上午,集团与广州期货交易所进行了建设性的对话,共同探讨建立咖啡等商品贸易结算中心,集团认识到中国的咖啡市场具有高增长的潜力,希望充分利用大湾区政策优势还有期货的工具更好地服务市场的需求。”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分享表示。

“广东有最高效、完整的供应链体系。95%以上的工业零部件都可以实现本地化采购,这能够让我们缩短生产周期,控制成本,打造韧性,所以广东是全球制造业和投资者的首选基地。”亚萨合莱集团执行副总裁马丁会上分享道。

多家企业代表纷纷点赞粤港澳大湾区,纷纷表示持续看好中国、看好广东、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将进一步深耕市场、扩大投资,实现共赢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顶尖的产业聚集和创新能力,在这里不仅可以做原创研发,同时也能够非常快地把创新产品推到市场,进行商业化落地,这一点非常具有竞争力。”通力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兼大湾区董事总经理谢佶隽表示。

“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产业链的完整建设、上下游建设,同时自身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包装企业,我们的产品可以在大湾区市场试用,迅速铺开并且走向全国和全球。”安姆科集团大中华区和北亚区总裁佘昕表示,因为粤港澳大湾区有优质的产业链和人才,以及广东省政府和各市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在这里有很好的发展,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投资。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则表示将追加投资位于广州的电子材料企业。“我们看到了国内AI的发展,包括服务器、数字化的需求在急速增加。”赵炳弟表示,未来的预期也是非常看好。

《广东省产业招商地图》发布

大会同期举办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投资政策宣讲会,香港、澳门的投资促进部门和广东省商务、发改、科技、工信、人社、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相关的投资政策,帮助企业更全面地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机遇。

会上,《广东省产业招商地图》发布。这份产业招商地图系统梳理了广东“20+7”产业集群生态,并聚焦八大重点招商的方向,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指引。

据了解,地图重点展示了广东在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八大领域产业的巨大机遇和市场潜力。例如在空天科技方面,广东商业航天产业资源聚集度占全国16.13%,居全国第一,拥有中科宇航、星河动力等龙头企业。在低空经济方面,广东拥有全国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航线。

此外,地图创新采用“产业链图谱+招商路线图”的模式,明确各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的靶点。例如,在集成电路领域,广东致力于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重点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能级。在生物医药领域,广东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连续多年全国第一,特别是近年,广东依托“港澳药械通”政策,已经打通了国际创新药快速进入内地的通道。

这份产业招商地图全面汇总了广东的要素优势。在人才支持方面,广东深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在资金支持方面,全省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超万亿元,提供最高2000万元的贷款贴息。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