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西区街道西苑社区中山二桥下笑语盈盈。几位老人带着孩童在树荫下追逐嬉戏,广场舞爱好者伴着轻快旋律舒展身姿,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崭新的步道上,光影斑驳。谁能想到,这片如今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曾是长期闲置、车辆乱停的“城市死角”。
西苑社区桥下空间的“大变身”,只是中山推动桥下空间蝶变的缩影。近三年来,中山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精准监督、政企联动、多元赋能,推动昔日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桥下“灰色空间”全面焕新。仅2025年,全市就统筹推进25个桥下空间提升项目,计划改造提升面积超27万平方米。
如今,一个个被遗忘的“城市边角料”已华丽转身,或成为运动健身的活力公园,或变身便民利民的公共驿站,或化身绿意盎然的休闲廊道,真正成为承载民生福祉的“金角银边”,让群众在家门口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闲置空间焕发多元民生价值
“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桥下空间改造的核心标尺。桥下空间改造唯有摒弃“一刀切”的刻板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始终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才能让每一处改造都贴合生活场景、契合民生期盼。
傍晚时分,阜沙飞行体育公园内热闹非凡。标准篮球场上,年轻人攻防角逐正酣,阶梯式观赛区里坐满了加油呐喊的观众,周边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内车辆停放得整整齐齐。“以前这里又乱又暗,现在又宽敞又整洁,成了带娃、打球、散步的好去处!”丰联村村民梁姨和姐妹们坐在公园长椅上聊天,脸上满是笑意。今年9月,阜沙飞行体育公园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约9000平方米的桥下空间,从昔日杂草丛生、杂物堆放的“灰色空间”,蜕变成集运动、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这样“家门口的幸福”,在中山各镇街不断涌现。东凤镇十水线、广珠西线桥下建起多个运动公园,西罟步村打造约1万平方米集党建宣教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党建文化长廊;西区街道西苑社区将7000平方米闲置桥下空间改造为休闲运动广场,涵盖健身区、篮球场、儿童活动区,揭牌当日就举办了近200人参与的社区跳绳比赛,成为居民日常打卡的活力阵地。
另一边,板芙镇结合105国道沿线群众日常出行需求,以及现有跨线交通路口情况,对桥下空间进行整体谋划、一体打造。具体措施为,在适当位置建设跨线人行通道,并安装手动调节红绿灯、地面标识、指示标牌等。经改造,105国道板芙段共增设跨线人行横道3个,有效杜绝了群众翻越护栏,以及长距离绕行而“被迫”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保障了群众安全通行。此外,该镇还将多年前修建的人行隧道重新优化,通过将隧道陡坡改为缓坡、翻新亮化灯光、人行隧道内外美化绿化等措施,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舒适。
城市服务保障也在桥下空间改造中持续升级。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推动桥下空间优化再利用,去年以来,联合第三方环卫作业公司,对中山二桥、沙岗桥、东明桥等约8500平方米桥下空间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可停放162辆小型作业车和59辆大型作业车辆的环卫作业停车场,并配套环卫驿站,配备桌椅、微波炉、饮水机、应急药箱等设施,让环卫工人有了温暖的歇脚之处。
多方联动破解改造攻坚难题
依据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统筹部署,2025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将桥下空间整治利用作为践行“百千万工程”、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抓手,持续挖掘城市空间潜力,统筹推进25个桥下空间提升项目,计划改造提升面积超27万平方米。截至今年9月,已有16个项目完工投用,不仅为市民新增了一批休闲、运动、社交的绿色场所,更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功能有机更新的双重成效。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中山直面权属协调、资金保障、规划设计等多重难题,以多元协同机制破解改造梗阻的不懈努力。
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桥下空间整治列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点,明确“打开围蔽、还空间于民”“科学规划、利民便民”的核心要求,主要领导多次实地督导,推动构建起市级统筹、部门联动、镇街实施的三级工作机制。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通过实地调研、列席党组会、约谈提醒等方式,紧盯责任落实与资金保障,督促市交通运输局履行行业主管职责,设立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专项资金,成功破解资金瓶颈,为项目推进注入“源头活水”。
而针对桥下空间用地权属复杂这一核心难题,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主动牵头,推动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带队,与广珠西线高速、广中江高速等权属单位开展多轮专题协调,最终促成相关单位免费开放桥下空间用地,为东凤镇3个社区项目落地扫清了最大障碍。板芙镇则依托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在市治水办、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指导下,对金钟涌流域污水厂周边桥下空间进行系统整治,新增绿化草皮约9900平方米、硬底化铺装超8500平方米,将昔日“杂乱无序”的消极空间,打造成水体复绿、堤岸绿美的开放式滨水空间,实现城市品质与民生幸福的双向提升。
此外,在阜沙飞行体育公园的建设中,市交通运输局提供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地面硬化及设施采购,中山市金博游艺设备有限公司主动捐赠大型飞机模型,与“飞行主题”深度融合,既体现阜沙低空经济特色,又增添了科普价值。沙岗立交桥下公共停车场由中山市城建集团出资建设,实行智慧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与运营可持续的平衡。东凤永益村村民自发筹资60余万元建成了2000平方米多功能体育空间;吉昌村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超10万元铺设的石板路已完工,村民们走在崭新的路面上,脚步格外轻快。
从资金保障到权属协调,从政企联动到群众参与,中山以系统思维破解桥下空间改造的多重难题,让“城市边角料”蜕变为“民生金角银边”,这既是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的生动彰显,也为新时代城市闲置空间活化利用、民生福祉持续加码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山样本”。
编辑 张倩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