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鸡”的背后,有一群街舞小哥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中山+

视频制作/陈晨  拍摄/罗杨鸿 方馨娉  封面设计/林子晴

十五运会赛事正酣,顶流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凭萌系造型与趣味整活圈粉无数。11月12日晚,中山市体育馆内,十五运会篮球项目(女子18岁以下组)1-4名半决赛山东队对阵河南队的间隙,这对吉祥物惊喜亮相,作为中场表演阵容“C位”激情舞动,倒立、头转、大回环等街舞动作轮番上演,瞬间点燃现场氛围。

“喜洋洋”“乐融融”倒立、头转、大回环等街舞动作轮番上演,瞬间点燃现场氛围。记者 罗杨鸿 摄

这些玩偶服里活力四射的表演者,究竟是谁?为此,记者来到幕后——原来“顶流”皮下,是来自中山市街舞运动协会的教练们和霹雳舞运动队的运动员们。

热爱燃亮赛场

当晚6时许,中山市霹雳舞运动队的十余名成员早早聚集在中山体育馆副馆,为两个多小时后“舞动全运会,闪耀大湾区”做最后准备,时间紧迫,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未来得及用晚餐。对这个街舞人的团队来说,今晚是个重要的时刻。8时20分,他们终于聚焦目光,惊艳全场。

顶流吉祥物的表演燃动全场。记者 罗杨鸿 摄

两天前,中山市霹雳舞运动队得知获得十五运会篮球项目(女子18岁以下组)中场表演的机会,队员们激动不已。快速敲定人员、定制音乐、规划流程、协调队员出行时间……从接到通知到完成筹备,团队仅用了短短的两天时间。涵盖扮演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2名,此处参与表演的共有6名舞队队成员,他们的年龄跨度下至9岁,上至37岁。

“穿上皮套,让我有解放了天性的感觉,能更放得开地去跳”。今年28岁的岑汉文,是中山市霹雳舞运动队的一名教练,已深耕街舞领域12年,还曾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此次化身吉祥物“乐融融”,是他穿着玩偶服表演的首次尝试。“非常荣幸,观众的尖叫声让我更有动力,能代表街舞人助力十五运会、为中山争光,真的很开心!”下场后,他难掩兴奋,脱掉皮套,露出真我,浑身是汗。岑汉文给自己提了要求:维持吉祥物“乐融融”是个“社牛”的性格设定,为了完美展现角色魅力,除了动作训练外,他还特地“冲浪”偷师,逐帧学习。

而扮演“社恐”“喜洋洋”的,是同样性格内敛的何日成,与玩偶服张力鲜明地,今年他已经37岁。同为中山市霹雳舞运动队教练,何日成已与街舞相伴19年。“穿山玩偶服会约束动作,原本想做的大幅度动作很难展现,只能发挥出5%的水平。”他告诉记者,玩偶服内部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又闷又热,再加上需要随身携带充气电子设备,表演时的运动量也比平时大了不少。“能来表演心里特别开心,完全不会觉得吃力。”在岑汉文、何日成和团队的每一位看来,这短短的五分钟,不是一场普通的表演,而是街舞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荣誉感的体现。

筑梦“街舞之城”

据悉,11月13日,十五运会篮球项目(女子18岁以下组)赛事将在沙溪体育馆迎来半决赛和决赛。届时,这支由“喜洋洋”“乐融融”领衔的舞队将再次闪耀赛场,为运动员和观众带来更多的活力、欢乐与感动。

岑汉文(左一)和何日成(左二)完成表演后留影。记者 罗杨鸿 摄

“作为中山街舞人,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是让中山成为‘街舞之城’。此次以吉祥物的形式亮相十五运会,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是向全国人民展示我们梦想的重要时刻。”中山市街舞运动协会会长、中山市霹雳舞运动队领队黎立群表示,团队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这也是一次“借风使力”的好机会,希望借助吉祥物的高人气,让更多人关注、了解霹雳舞运动和中山市霹雳舞运动队,进而为中山霹雳舞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助力。

近年来,中山霹雳舞运动发展势头正劲,氛围日益浓厚,不断培育、输送优秀人才。黎立群透露,中山市霹雳舞运动队曾代表中山队获得广东省霹雳舞锦标赛两枚金牌,代表中国队拿下2025年欧洲国际街舞大赛U18、U12 男子组两枚金牌;团队队员王冠梧桐曾两度凭借大回环动作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队员李禹墨正于日本参加国际霹雳舞大赛;教练黄曼曼也将在11月18日代表广东队,征战十五运会霹雳舞项目。

从赛场之上的萌趣舞动到幕后团队的热血坚守,中山街舞人以吉祥物为纽带,将逐梦活力与家乡情怀融入体育盛会,既为十五运会增添了别样精彩,也让霹雳舞这一运动以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编辑  张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