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弥漫“书香气”!西区中心小学以图书馆为载体,开展多元特色阅读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03 来源:香山少年报

走进西区中心小学的“向阳・拾光书屋”,仿佛踏入一座藏满星光的童话秘境。天花板上,蓝白交织的色调晕染出梦幻天际,一颗颗悬浮的“星球”缀满柔光,静静守护着每一颗沉浸书海的童心;一面墙上,学生们亲手绘制的读书画作与手抄报错落陈列,明快的色彩、灵动的创意,将阅读的喜悦具象化呈现。目光所及,向日葵元素藏于壁纸图案、角落装饰之中,悄然传递着学校“向阳文化”的教育理念,让书香与暖意交织弥漫。​

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记者 冯明旻 摄

书屋的布局设计暗藏巧思,四大功能区域各有侧重,满足多元阅读需求:静读区静谧温馨,造型别致的趣味桌椅与柔软舒适的趴读角,为孩子们打造了不受打扰的沉浸式阅读空间“第一次走进书房,我就被这里舒适温馨的环境吸引了。铺了软垫的角落是我平常最爱待的地方,因为我可以坐在地上随心所欲地阅读。”五年级学生吕钰婷话语,道出了许多孩子对这里的偏爱。

同学们席地而坐,随心所欲阅读。记者 冯明旻 摄

互动区配齐先进多媒体设备,成为师生围坐交流、分享阅读感悟的活力场域,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主题区采用半开放式设计,常作为小型阅读展示、故事分享会的举办地,让阅读成果得以生动呈现;微读区的书架触手可及,精选各类适龄书籍,方便孩子们随手取阅,让碎片化时间也能浸润书香

下课时间,同学们在图书角阅读。记者 冯明旻 摄

不仅如此,学校还将阅读空间延伸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层教学楼都设有图书角,且装饰环境均围绕不同文化主题进行打造。一楼图书角以“校园文化”为装饰主题,明黄色背景墙搭配学校向阳文化的教育理念,既醒目亮眼又尽显生机活力;二楼图书角聚焦“传统文化”,墙面点缀“仁义礼智信”儒家箴言与“琴棋书画”等雅致字样,浓郁的古典韵味扑面而来;三楼图书角将“二十四节气”作为装饰核心,书架上张贴着各节气名称,让自然时序之美与阅读时光巧妙相融;四楼图书角则围绕“中医药文化”展开设计,墙面凸起的常见草药名称,传递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书屋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更在于以它为载体,构建书香浓郁的校园生活。”西区中心小学副校长何宝华介绍,学校以书房阅读课程开发、书房阅读活动开展、书房联结互动三大活动为核心,形成了“向阳·拾光”书房特色阅读活动。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创新推出“彩虹教师・师读课”“向阳学子・绘读课”“椿萱家长・亲子阅读课”三大系列课程。教师精心打磨阅读微课,以专业引领点燃阅读热情;学子们通过绘本创作、故事演绎深化阅读体验;家长们参与“阅读进千家”活动,与孩子共赴书香之约。

学生扮演名著人物化身,在书房内外互动于书中情节。学校供图

每学年的校园读书节更是将阅读氛围推向高潮:学生们化身经典名著中的鲜活角色,演绎书中故事;教师们化身资深讲书人,解锁阅读新视角;家长们陪伴孩子共度一个个温馨的书香夜晚,让亲子时光在文字中沉淀为珍贵记忆。​

读书节活动。学校供图

读书节的热度从不褪色,一系列特色活动贯穿全年:“书香班级”评选激发集体阅读动力,让班级成为书香传递的小单元;“书架漂流”活动让书籍在班级间、同学间流动,实现“一书多读、共享书香”。“我最喜欢书房开展的‘绘本漂流’活动,学校会将绘本搬到教室,每周从一个班漂到另外一个班,班上所有同学人手一册同样的绘本,大家会一起讨论书本的内容和剧情,特别有趣。”六年级学生段畅的分享,展现出活动的独特魅力;“小小童话大世界”“名家讲童书”等活动精准对接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的学生群体,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自己的阅读乐趣。据统计,每学期参与各类阅读活动的人次超一万两千,书屋内外、校园各处,每天都在上演着与书相关的温暖故事。​

最受师生追捧的,当属“书房之约”联动活动。学校打破校园围墙,让“向阳・拾光书屋”与中山市纪念图书馆、香山书房等优质阅读资源牵手,组织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更广阔的阅读天地。在专业场馆的浓厚氛围中,孩子们与更多好书相遇,与不同的思想碰撞相融,让阅读视野不断延伸。​

如今的书屋,早已超越了传统图书馆的定义,成为孩子们心灵的栖息地、成长的能量站。在这里,文字是伙伴,书香是养分,一束光、一本书,照亮了同学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孩子们在阅读中汲取知识、涵养品格、追逐梦想,让向阳而生的力量,伴随每一步成长之路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陈彦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