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中山市粮食储备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山粮储”)与河南工业大学共建“工程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就业实习基地”授牌仪式在中山举行。
“中山市中心粮库三期项目建成后已跻身国内领先行列,但新设施、新场景也带来了新挑战。”中山粮储执行董事何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粮食储备安全的核心在于“人”与“技”的双重保障,此次与河南工业大学的合作,正是通过“柔性引才+联合育才”的模式,既引入高校高精尖科研力量,又培育企业本土技术骨干,提升中山的粮食保管和组织管理的水平,“最终目标只有一个——把中山的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天共同见证基地揭牌,这不仅是校企深化产学研协同的里程碑,更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湾区粮仓落地的生动实践。”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艳萍表示,这份合作的背后,是双方历经三年产学研合作积累的信任,是粤豫往返磋商十余次的扎实铺垫,更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共同信仰。
据中山粮储仓储部主管张峰介绍,此次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人才培养困境,创新采用“1+2”项目制培育模式: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在学校完成1年理论学习后,将进驻中山粮储开展为期2年的实践,围绕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难题开展攻关。“学生带着解决企业难题的思路来,我们国企提供真实场景,学校把控培养质量,三方签订协议明确目标。”张峰认为,这种模式下,学生既能将理论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也能借助高校资源突破技术瓶颈。
据悉,此次共建的两大基地,承载着“人才孵化”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使命。从人才维度看,基地将成为粮食产业高水平人才的“蓄水池”,为中山粮储及行业培养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解决当前粮食储备企业人才层次不高、跨学科人才短缺的痛点;从技术维度看,双方将聚焦智能仓储、绿色储粮、节粮减损等关键领域,推动科研资源共享与技术攻关,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工程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基地的深入推进,双方将持续探索校企协同新模式,为粮食储备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山经验”。
当日,2025年“粮储大讲堂”第二期培训同步开展,杨艳萍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径》为主题,展开专题讲座。与会嘉宾随后又前往粮库现场进行现场调研,随后又参观了中山市粮食文化展馆。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