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10年,这场社区重阳敬老节活动为何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5-10-26 来源:中山+

10月25日晚7时许,中山市板芙镇星光里广场灯火辉煌,暖意融融。周边来往的邻居围坐桌前,大家吃着水果,闲话家常,欢声笑语不断。今年是盈悦重阳敬老节负责人雷钢荣牵头举办重阳敬老节联欢晚会的第10年,从最初的几十人、几家赞助商支持,到如今超500人欢聚一堂,且超半数都是老人家。

10月25日晚7时许,超500人欢聚中山市板芙镇星光里广场,参加重阳敬老节联欢晚会。记者 易承乐 摄

这场暖心的活动,让邻里之间绵绵的温情不断蔓延,也让雷钢荣打造“健康文化社区”的梦想,在这10年间生根发芽、愈发茁壮。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爱心企业家、居民主动加入,为社区贡献着自己的那抹光。

10年坚持举办社区重阳敬老节

一首《小跳蛙》乐队弹唱落下帷幕,居民自编自导的咸水歌《敬老盈悦》悠扬响起,随后诙谐幽默的小品《亲家母》登台,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每一次表演结束,现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三代同堂的老人家们以及参与活动的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居民自编自导的节目赢得雷鸣般的掌声。记者 易承乐 摄

看着眼前的景象,盈悦小区的创始人、盈悦重阳敬老节负责人雷钢荣的思绪回到十几年前。

作为一名曾在海外留学和工作的设计师,雷钢荣受到国外养老文化理念的影响,加上父亲从事建筑行业,耳濡目染中让他对社区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房子只是冰冷的建筑产品,真正让社区有生命力的,是住在里面的人,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雷钢荣直言,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打造一个有温度、健康文化的社区。因此,在盈悦楼盘规划设计之初,雷钢荣就不止于打造宜居的住宅,更在心里种下了打造健康文化社区的“种子”,他想让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邻里的关怀。

晚会现场,雷钢荣(左三)与居民聊天。记者 易承乐 摄

小区建成后不久,雷钢荣便着手筹备第一届盈悦重阳敬老节。为了让更多老人参与,他带着团队挨家挨户动员;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他特意安排老人坐在“C位”,且全部配备带靠背的座椅,年轻人则使用简易凳子;米油等慰问品的数量、发放对象、节目表演的流程衔接,每一个细节他都反复确认。虽然,第一届敬老节虽只有二三十人参加,却让不少老人感受到了久违的热闹与关怀。

这一坚持,便是10年。除了每年固定的重阳敬老节外,雷钢荣还牵头组织健康大讲堂、免费理发、义务磨刀、清洗风扇等便民活动。这些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一年年积攒着人气,也让越来越多人愿意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活动走过十年,就像看着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成长得意气风发,非常有成就感。”雷钢荣笑着说,10年间,参与敬老节的人数翻了近20倍,居民的热情、邻里的情谊,也是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越来越多人参与 让爱延续

“最右边那位是70多岁的娇姐,旁边是50多岁的贺老师和李老师,他们提前准备了节目。”台上,由小区居民娇姐与姐妹们带来的咸水歌表演《敬老盈悦》热闹上演,坐在舞台边沿的小木凳上的雷钢荣能熟练地报出每一位表演者的名字。在他眼里,这些主动参与的居民,是社区温情的传递者,“大家愿意花时间、花心思筹备节目,不仅让活动更精彩,也让邻里关系越来越近”。

如今,参与晚会的超半数都是老人家。记者 易承乐 摄

今年60多岁的梅姨,是盈悦小区的第一批住户。“住在这里,我们很安心,几乎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梅姨虽然不善言辞,但提及雷钢荣时,她立马打开话匣子。平日里,不管是居民要增加活动空间,还是老人有生活上的需求,只要居民们提出来,雷钢荣和他的团队总会第一时间响应,想办法解决。

就这样,雷钢荣在盈悦收获了一群忠实的粉丝,无论举办什么活动,大家都积极配合参加。梅姨笑着说:“就算有朋友约我,我也不出去,一定会配合小区的活动。”在活动参与者高伟贤看来,正是这份以真心换真心的关怀,让越来越多居民像梅姨一样,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

居民的认可,也吸引了更多爱心商家加入。当天,爱心商家芳姐从上午10点就守在广场的锅炉旁,忙着给大家煲灵芝水。“每一煲灵芝水都要煮一个半小时,来晚了就赶不上晚会开场了。”芳姐说,她已经连续两年参加敬老节活动,雷钢荣的社区情怀特别打动她,十年如一日为社区做事,这份坚持不容易,“过几年我也老了,希望年轻人能感受这个活动的意义,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编辑  张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