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一股冷空气为中山带来凉意。但在中山南区,防蚊灭蚊工作并没有松懈。“白纹伊蚊在25-30℃时最为活跃,当前15-25℃的凉爽天气虽让其叮咬频率下降,却显著延长了其寿命。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暴雨来临,成蚊又会快速回来。”“秋季是蚊虫储备能量越冬的关键期,因此叮咬更为凶猛,传播风险不容忽视。”许多热心志愿者和居民化身“灭蚊先锋”,将疫情防控的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持续筑牢基孔肯雅热防控防线。

城南社区南苑新村是一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居民明叔十分热心肠。早在多年前,他就牵头呼吁楼栋业主共同出资修缮破损道路,改善了无物业小区的人居环境。十多年来,他每日雷打不动清扫门前垃圾、清理楼梯间杂物、维护楼栋前空地的卫生整洁。得悉基孔肯雅热的疫情防控形势,他义不容辞地带头,号召邻居们定期清理阳台、楼道积水。在他的带动下,南苑新村的居民们自发组成“邻里清洁队”,昔日的“无人管”小区,变成如今的“齐心防”的爱心家园。爱好书法的他,更是挥毫写下“防蚊灭蚊齐行动,你我都是责任人”“清除积水、远离蚊虫”等书法海报,张贴在楼栋出入口,墨香里的温馨提醒让防蚊意识深入邻里心中。

作为环城社区月华园小区最年轻的楼栋长,防蚊行动启动后,敏姐常常主动承担起楼栋间平台的清洁工作,不仅每日清扫落叶、杂物,还细心打理平台上的绿植,逐个检查花盆托盘、排水口,确保不留一处积水死角。作为楼栋长,她更是社区与居民间的“桥梁”,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宣传防蚊知识,还时常分享防蚊技巧,带动邻居们互相监督、共同参与,让“防蚊灭蚊”成为居民的日常共识。
在北溪社区,自发起爱国卫生运动和防蚊灭蚊号召后,居民群众迅速响应,积极参与。沙田村69岁的林伯,在村里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时,也主动拿起自家铁铲,加入到清洁队伍中。他说:“不管力量大小,只要每个人都肯出一份力,我们的居住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
良都社区恒美经联社的杨先生则选择从“小家”做起,为社区防蚊贡献力量。得知积水是蚊虫孳生的“温床”后,他主动对自家龟池进行彻底清洗,定期换水、清理池底淤泥,并在池边放置防蚊设施。“这段时间,社区防疫和灭蚊工作成效很明显,周围的蚊虫少了很多,住着也更舒适安心。”
“在南区,这样支持防蚊灭蚊工作的居民还有很多。”南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密切关注蚊虫活动动态,通过党建引领带动更多热心居民参与,共同营造 “人人参与防蚊、家家守护健康”的良好氛围,携手筑牢辖区蚊媒防控安全防线。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