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刚吃完饭,孩子们就自己跑到足球场组织比赛。这份主动劲儿,比我们催着练更有意义!”近日,火炬开发区博凯小学的操场上,体育科组长刘海祺老师望着奔跑追逐的学生,向记者细数校园里日渐炽热的足球热潮。
近年来,博凯小学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文化营造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校园足球普及与成长的特色之路,不仅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足球中找到快乐,更凭借扎实的实践,获评“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
游戏化教学让每个孩子爱上足球
“我们不追求每个孩子都成为足球精英,但希望他们能看懂比赛、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刘海祺的话,道出了学校推广足球运动的初心。
把足球搬进课堂,是该校普及足球的关键一步。作为“特色课程进课堂”的首批项目,学校体育教研组以教育部课程标准为纲领,结合学情将足球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历史、名人故事整合编排,形成专属的足球校本教材,让学生从文化到技能全方位接触足球。
课程实施中,学校为各年级每周开设两节足球课,并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差异化内容,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二年级孩子小,体育教研组就设计‘找朋友运球击掌’‘足球小侦探’这类游戏,让他们在玩耍中练跑、跳、协调能力;三、四年级就升级为‘抓尾巴运球’,把运球、传球等基础技术融入其中;五、六年级则加入战术小游戏,培养他们的配合意识。”刘老师说,重复性技术练习容易让孩子感觉枯燥乏味,而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模式,能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潜移默化掌握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不少学生对足球的态度。此前四年级有个学生总以“跑不动”“怕踢不好”躲着足球,于是体育老师特意在团队运球闯关游戏中让他当“闯关队长”,让队友带着他熟悉动作。几次下来,他不仅熟练掌握运球技巧,更在团队协作中找到归属感。如今,他既是班级球队主力,还主动指导低年级同学踢球,带动身边同学一起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特色活动让足球文化深深扎根
走在博凯小学的校园里,足球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操场边,脚内侧传球练习区、射门九宫格等器材整齐摆放,课间时分,学生不用老师组织,随手就能拿起足球练基本功;校门口,足球彩绘的圆石墩格外显眼,这是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创作的“校园名片”。
“要让足球文化真正扎根,就得让学生时时能感受、处处可参与。”刘海祺介绍,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的“足球节”主题活动,通过足球联赛、足球板报评比、足球摄影展、足球征文大赛、亲子足球趣味赛等多元形式,点燃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2022年世界杯期间,学校开展了‘我看世界杯'系列活动。当时低年级的学生纷纷用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画出赛事的精彩瞬间,高年级学生则在作文课上将观赛感悟转化为一篇篇真挚的文章。
在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下,博凯小学的足球文化已深度融入校园日常。学校的足球大课间活动,曾先后斩获中山市、广东省一等奖。博凯小学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博爱、博学、博雅、博健”为文化内核,紧扣“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通过学科渗透、特色课程、主题活动三大路径,让孩子们在触手可及的足球氛围中,真切感受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
编辑 袁婵 二审 陈彦 三审 江泽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