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隆东石斑鱼养殖场内一派忙碌景象:白色塑料筐里装着数十条龙趸石斑成鱼,两名工作人员把塑料筐放在电子台秤上称重;另一侧,鳍边泛着亮黄的龙趸石斑种鱼待在圆形网兜中,不久后便将发往湛江、福建等地。这样的场景背后,是中山市南头镇组团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中山工作队”)为当地破解特色养殖困局的扎实实践,折射出龙趸石斑鱼“成鱼畅销、种鱼走旺”的良好态势。

饶平县海山镇的龙趸石斑鱼养殖曾长期面临多重难题。中山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类鱼生长周期长达三年以上,且因其肉食性特征导致饲料成本高,普通石斑鱼长到1-2斤即可上市,而龙趸石斑成鱼需养至15斤以上才能出售。作为种源的种鱼更是要养到30-60斤,漫长的养殖周期叠加狭窄的销路,严重削弱了养殖户的信心,也让产业陷入“想扩不敢扩”的困境。
为破解养殖难题,中山工作队队员主动转型为“市场专员”,深入调研种苗市场。他们发现,湛江、福建东山等核心种苗产区,对优质龙趸石斑种鱼需求旺盛,这正是打破当地养殖产销瓶颈的突破口。在工作队的牵线与引导下,隆东养殖场不再局限于单一销售成鱼,而是将优质大规格成鱼转化为种鱼,返销至种苗原产地。这一转变不仅打开了新销路,更让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然而,“养种鱼”的新路径又面临新挑战,大规格种鱼养殖周期更长、资金投入更大,农户的资金压力陡增。针对这一痛点,今年3月,中山工作队迅速行动,联动广东省农业担保公司与当地农商银行,为隆东养殖场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不仅提供300万元专项贷款额度,还特意延长还款周期,缓解了养殖户的经济压力。
帮扶成效很快显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期间,隆东养殖场仅外销龙趸石斑鱼就达300多尾,收入超27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龙趸石斑鱼实现了从“论斤卖”到“论尾销”的转变,单条鱼的价值显著提升,养殖户的收益也更稳定。
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就业增收。中山工作队顺势而为,在养殖场建立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将周边10余名脱贫户推荐至扩产后的养殖场务工。如今,养殖场忙着扩规模、拓市场,脱贫户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壮大”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工作队不只是帮我们卖掉了成鱼,更帮我们打开了长远发展的路。”养殖户朱先生感慨道,有了工作队的帮扶,他对龙趸石斑鱼养殖的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