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山市石岐街道持续打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阻击战。清晨时分,消杀人员身背喷雾器穿梭于各小区楼栋;无人机在楼宇间盘旋,精准覆盖树冠、屋顶等“空中盲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全面排查卫生死角,将防控网络延伸到每个角落……石岐街道正用行动描绘“群防群控、守护家园”的生动画卷。
强统筹密部署
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热潮
10月以来,石岐街道多次召开爱国卫生运动部署会。会议现场,一份份防控方案凝聚共识,一项项责任清单压实到人。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石岐街道深入研判、精准施策,不仅制定出清晰可循的整治标准,更掀起全域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热潮,动态调整重点区域划分,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石岐街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坚持“一把手”抓防控,党政班子领导成员带头驻点、深入一线,其他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机关中层任网格长,年轻干部落实到微网格,同步动员社会力量、民兵预备役参与整治,形成强大合力;对防控工作进行每日调度、分析、研判,确保实时掌握辖区动态情况;严格执行“网格清单、卫生黑点清单、消杀清单”三单管理,做到网格责任层层压实、卫生难点统筹解决、消杀验收一处不落。

针对重点场所,石岐街道不断强化农贸市场、学校、商业街区等区域消杀频次。“我们已对南下、张溪等农贸市场开展连续10余天的环境整治行动,还引入了无人机对树冠、楼顶等盲区实施精准作业。这种‘地面+空中’的立体消杀模式,可以有效让蚊媒无处藏身。”石岐街道疫情防控相关负责人表示,师生返校后,他们第一时间组织各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孙文西路步行街等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区也安排了环卫工人每天在早上8点前完成全覆盖消杀。
聚焦人居环境短板,石岐街道将闲置房屋作为环境治理与虫媒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点,开展为期半年的闲置房屋综合治理行动,并推动资源再利用,将清理后的地块优先建设为硬底化停车场、口袋公园或公共绿地,既消除蚊虫孳生地,又提升人居环境。
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3日,石岐街道累计投入14168人次,组织开展36次统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敲门入户检查宣导29205户,清理卫生黑点、积水点位14401处,派发宣传单张24453张,出动病媒防制专业人员2315人次,出动病媒防制专业器械2203台次。

召全民齐上阵
凝聚群防群控强大合力
“消杀要彻底,不能留死角,这样才能切断蚊虫传播链。”10月14日天刚亮,石岐街道康华社区网格员、入党发展对象苏洁洪已背着20多斤重的喷雾器,穿梭在楼栋间。喷雾器的背带勒得他肩膀生疼,汗水浸透衣衫,消毒水味成为他最熟悉的味道。

楼道、冷巷间、绿化带、下水道口,每一处可能滋生蚊虫的地方,他都逐一喷洒药剂。面对个别居民对气味的担忧,他总是耐心解释消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争取理解与配合。同时,他还联合物业、发动志愿者,对网格内的公共区域、楼梯拐角、天台等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清理,并挨家挨户劝说居民及时清理常年堆积、影响环境的杂物。“过程中难免遇到不配合甚至抵触的情况,但只要好好沟通,绝大多数群众都能理解配合。”他说。
苏洁洪的工作刚结束,石岐街道大信社区社工陈峻斌又“上岗”了。面对动态变化的卫生死角,他采用“动态台账+三色管理”机制,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区分风险等级,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精准管控。他绘制的“灭蚊攻坚范围图”清晰显示着大信社区每日治理重点,让攻坚行动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完成清理任务后,陈峻斌还到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重点人群家中上门走访,耐心讲解防蚊知识。国庆期间,他累计更新排查数据1200余条,整理动态卫生死角信息50余处。
在许许多多个“苏洁洪”“陈峻斌”的带动下,更多人行动了起来,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坚实防线。在这里,仙湖社区党委带领党员志愿者,联合共建单位中山城建集团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各社区网格员利用晚上居民在家时间,挨家挨户发放防蚊灭蚊宣传资料;沿街商铺主动清理门前积水,小区居民自觉整理阳台杂物,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防蚊知识普及活动。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