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夜经济发展调研工作座谈会,深入总结前期调研成果,分析发展堵点,明确推进方向,为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让中山的“人间烟火气”更旺,“湾区好生活”更美,进一步凝聚共识合力。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长春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调研组汇报了前阶段夜经济专题调研情况,系统梳理了全市夜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特色实践及短板问题。有关职能部门和部分镇街分享了特色活动打造、部门服务保障等经验做法,并围绕业态同质化、停车配套不足、执法协同待优化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推动夜经济发展,核心目的是激发经济新活力、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并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会议强调,要树牢品牌意识,紧扣“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服务业定位,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打造深入人心的中山专属城市名片,让夜经济从“满足口腹”升级为“文化记忆”和“精神载体”。要以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科学整合山、城、河、海等自然资源,以及香山历史、民俗风物等人文资源,在规划建设夜经济核心示范街区的同时,推动各镇街打造相对固定的夜经济片区,构建“全域联动、要素协同”的发展格局。要着力打造特色场所,为大型演唱会、大规模体育赛事、长周期展会等服务业提供基础支撑,同时盘活老厂房、老民居等存量资源,让老空间焕发新活力。要坚持举办各类活动引流聚气,着力培育“夜品、夜赏、夜娱、夜购、夜健”多元业态,紧扣群众多元需求,通过定期举办美食节、音乐会、“夜中山打卡季”等主题活动,实现常态化引流。
会议要求,要以政策支撑护航,加快制定夜经济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划定“包容监管区域清单”,明确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举措,以及特定区域占道经营、外摆时间等标准。要以人才引进赋能,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吸引年轻人“筑梦夜中山”。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夜经济运营专业,让本土经营者成长为中坚力量。要以柔性管理提温,摒弃“干多错多”保守思维,实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强化多元共治,引导良性竞争,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服务”。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宁军主持会议,秘书长余振孝出席会议。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