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2025年中山市青少年趣味科技竞赛暨七巧板创意绘画活动在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举行。作为首个中山市青少年科普活动月的主场活动之一,此次竞赛旨在点燃青少年科技热情,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中山青少年科创人才搭建展示与成长的优质平台。
另外,本次竞赛聚焦“创意+实践”双核心,设置了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与七巧画板创意绘画活动两大项目,覆盖不同兴趣方向的青少年群体,让学生们在比拼中感受科学与创意的双重魅力。
以赛促学
点燃科创梦想
据介绍,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竞赛主题为“木牛流马”,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杠杆原理,结合使用现代工具,完成木牛流马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调试,并测试模型的运行能力。
比赛现场,一辆辆“木牛流马”模型在启动信号发出后依次出发。随着电机的转动,模型前肢抬起、后腿跟进,机械小马稳步“行走”。有的模型平稳快速,有的因重心偏移而略显笨拙,学生们在一旁屏息注视,期待着自己的作品顺利抵达终点。

光后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周楚尧分享了自己的参赛感受。“看到自己的模型一路顺利、不出差错地完成比赛后,心里特别开心。”他告诉记者,模型是由电机、电池、木条和 3D 打印脚架组装而成的,要通过反复调试,才能让模型在赛道上稳定前进。“我一直都对科学创作十分感兴趣,希望中山以后还能举行更多类似的科技比赛。”

谈及此次活动的意义,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裁判长、中山市实验小学科学老师姜克旺表示,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不仅掌握了齿轮传动、机械组装等物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创新解决问题。“比赛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学,在学中悟,真正做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创意绘画激发无限想象
当日,另一场充满趣味的比拼也在校内火热展开。七巧画板创意绘画比赛以“我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在延续往年个人赛基础上,新增了更具协作精神的团体赛。孩子们用色彩和构思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让传统文化在一笔一划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比赛现场,孩子们手握七巧画板,在纸上细致描画:有的勾勒人物,有的构思山川图景,还有的用几何形勾出飞龙、祥云等传统元素。桌面上散落的彩笔、直尺与橡皮组成一片“创意阵地”,每个孩子都在用几何形去讲述属于自己的爱国故事。

横栏镇三沙小学六年级的曾梓铭和小伙伴选择以“龙”为主题进行创作。画纸上,一条红色的巨龙张开嘴,身后金色的线条像火焰一样舒展着,两个卡通人物站在前方,似乎在与巨龙互动。“龙代表力量和吉祥,我觉得画龙最能体现爱国主题,也能把中国元素融进创意中。”曾梓铭边说边低头看着作品,语气里带着一点骄傲。
在他看来,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团队合作的考验。“像背景那部分,我一时想不出来怎么画,是同学提议加上人物,整个画面就变立体了。大家一起想、一起画,看到作品一点点变得完整,真的特别有成就感。”

赛事裁判刘旋介绍:“我们让孩子们用七个不同形状的图形去构思画面,主题虽然是‘爱国’,但表达的方式可以很生活、很童趣。”在她看来,这项比赛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孩子学会在有限中找无限。“七巧画板不像普通的自由绘画,它更强调逻辑和空间的组合能力。孩子要在规则中创造,在约束中表达,这就是创意的真正锻炼。”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陈彦 三审 江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