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链接”新能源,英得尔成全球车载冰箱“领跑者”丨媒体赋能企业行
发布时间:2025-10-12 来源:中山+

智能生产线上的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组装车载冰箱,产线上的检测设备实时显示产品数据……这是全球车载冰箱“领跑者”——英得尔实业(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得尔”)生产车间一景。

近两年,面对行业内卷加剧、进出口贸易变动等挑战,英得尔却实现逆势上扬,以每年30%—40%的增速稳健发展,成为全球车载冰箱领域的“现象级”企业。

英得尔生产车间。记者 余兆宇 摄

研发筑基:
技术领先才能尝“鲜”

作为扎根中山火炬高新区20年的本土企业,英得尔如何从一家传统小家电制造商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一级供应商?英得尔董事长史杰君总结为“研发筑基、赛道切换、理念革新”12个字。

“没有长期的研发投入,就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没有抢‘鲜’新市场的能力。”10月12日,谈及企业逆势增长的根基,史杰君直言。自2005年扎根火炬高新区以来,英得尔始终聚焦车载冰箱这一细分领域,每年营收近5%投入研发,通过20年累计研发投入形成的技术壁垒,成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护城河”。

英得尔董事长史杰君介绍企业第一代车载冰箱。记者 余兆宇 摄

从最初品类单一的户外冰箱,到如今覆盖新能源汽车前装、户外露营等多元场景的专业化产品,英得尔的车载冰箱研发技术始终紧跟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英得尔已建成专业实验室,组建了数百人研发团队,重点攻克车载冰箱的制造稳定性、系统可靠性与智能化升级难题,不仅开创全球第一代新能源车前装车载冰箱研发,更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技术标准。”

如今,英得尔成为40余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厂的一级供应商,70%以上业务深度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彻底摆脱传统小家电的发展局限。公司还结合中山“工改”要空间,并探索全新的管理方式,通过多维度创新,实现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赛道切换:
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2020年,英得尔战略转型迫在眉睫。彼时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车主对车载场景下的冷藏需求急剧上升,一直关注市场动态的史杰君敏锐捕捉到这一信号。

“当时我们意识到,传统小家电行业内卷加剧,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史杰君回忆,团队敏锐洞察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潜力——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出行生活的追求,车载冰箱有望成为乘用车标配。基于这一判断,英得尔果断按下转型“加速键”。

赛道切换绝非易事。英得尔投入数亿元进行全方位升级:拆除原有宿舍与旧厂房,重建8万多平方米现代化生产基地;引进汽车行业专业人才,搭建符合汽车产业链标准的生产线与质量管控体系;主动对接新能源车企,从2021年对接第一个新能源乘用车合作项目——上海高合,到理想L9车型将车载冰箱作为标配引发市场热潮,逐步打开局面。

在某品牌汽车内部装有英得尔公司生产的车载冰箱。记者 余兆宇 摄

在市场布局上,英得尔构建“前装+后装”双轮驱动模式,除深耕新能源汽车前装市场,电商渠道的后装产品销量也保持稳健增长,天猫、京东等平台上其高端产品品牌认可度位居行业前列。

“预计2026年年产量接近300万台。”史杰君介绍,目前公司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前装车载冰箱市场的占有率稳居前列。海外市场也实现突破,约占总产量的3成,成为美国、日本、欧洲高端车载冰箱品牌的领军者,亚马逊平台上其产品价格最高却销量领先。

行业专家预计,2028年后海外汽车品牌将逐步标配车载冰箱,车载冰箱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今,英得尔正谋划第二轮增长——推进与国际车企的合作洽谈,“我们希望以自身案例,为中山企业转型提供一点思路。”史杰君表示,未来企业将继续扎根中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深耕细作,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勇于破局:
理念革新,传统产业“焕新”

“传统产业赋予新的概念,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在史杰君看来,英得尔的逆势增长并非个例或者不可复制,可供中山其他亟待转型的企业参考。想要实现转型升级,中山乃至大湾区的传统产业,跳出传统路径依赖、积极链接新兴产业链,同样能焕发新活力。

史杰君认为,传统产业要围绕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跳出舒适圈,才能实现转型破困局。他以中山古镇灯饰、小榄五金等传统行业作为切入口举例:“当前家居照明领域产能需求是萎缩了,但国民需求是不会消失的,它只会进行转移,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照明产品需求在增大。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入到新风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积极去链接新兴产业的需求。”

他又举例,佛山一家传统五金加工企业通过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到200亿市值。这也说明,传统产业嫁接新兴产业会有很多发展新机遇。作为制造业基础扎实的中山,首先要理念革新,再倒逼产业升级,同样可以打开新天地。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陈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