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作为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遗产,承载着海外华侨抗战时期支援祖国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是研究抗战史与华侨史的珍贵史料。为深切缅怀抗战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9月16日下午,南区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各学校师生代表走进中山市博物馆,开展校馆共建“行走的思政课”活动。
参观过程中,大家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端详侨批上斑驳的字迹,聆听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切感受到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顽强不屈的铮铮铁骨和保家卫国的浩然正气。
“抗战记忆——侨批中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分为3个单元。“纸短情长——战前侨批的家园印记”展示战前侨批的历史由来、范畴定义与递送网络,“血泪见证——抗战时期的家书万金”聚焦抗战中的侨批及其承载的民族大义,“家国纽带——战后侨批的历史抉择”展现抗战胜利后侨批承载的新使命。
教师代表余威杰、李亚利、雷晓君分别用粤语、普通话、环城话分享《秘鲁华侨黄佐朝(三才)写给父亲黄东的家书》《1937年美国华侨源修写给弟弟松修的家书》。
“思政小课堂”环节,南区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卢华洲现场授课,结合九三阅兵仪式,对同学们提出期望:以抗战先烈为榜样,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以“强国有我”的担当,发扬侨乡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下一步,南区街道将以“校馆共建”活动为契机,立足“小眼睛看良都”“侨乡导赏”等品牌活动,积极参与共建单位志愿讲解服务,通过实境式体验构建“看得见”的思政课,多元化教学构建“听得进”的思政课,全域式推进构建“有意思”的思政课,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把“纸上谈”变成“侨乡走”“实践行”,让侨乡学子在实践中得到思想上的洗礼。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