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露已过,暑热犹在。中山市仙逸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阴凉库内,温度始终稳定在20℃以下——这是保障中药饮片安全储存的关键防线。
这家如今年产值约亿元的中药饮片企业,与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的发展紧密相连。2015年,仙逸堂在此注册投产,彼时的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尚处建设初期,大片区域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十年间,仙逸堂稳步壮大,其成长轨迹正是华南现代中医药城蝶变的生动缩影。

2024年3月,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正式获批省级产业园,命名为“中山翠亨新区产业园”,成为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中山市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核心平台之一。截至目前,园区一期5100亩已全面建成,成功吸引3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不乏国内保健食品龙头企业完美,以及万汉制药、隆赋药业、先通分子等一批龙头及骨干企业;当前,二期2000多亩建设正有序推进。
企业扎根
荒草地上崛起亿元级
健康医药企业集群
走进仙逸堂中药审方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圃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等机构的中药方在电子屏滚动,经审核后进入配药、煎药等环节,最终精准送达医院或患者家中,目前每日可完成1500个处方中药代煎服务。

在仙逸堂生产车间,审方、配药、煎药、包装、冷却全流程中,仅审方与配药需人工操作,其余环节均实现自动化。“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明年6月全自动调剂房投用后,日代煎服务能力将达3000个处方,产值将进一步提升。”仙逸堂总经理库瑶介绍,企业拥有接近全自动的煎药房与恒温中药房,服务珠三角30余家三甲、二甲医院,1000多种中药饮片可满足常规用药需求。
回溯发展历程,库瑶感慨道:“初到翠亨新区时,厂区周边满是杂草荒地,但对初创者而言,荒地恰是机遇之地。”1992年,库瑶与丈夫郑元盛辞去原来稳定的工作,入职横栏一家制药企业;两年后成立医药研究所,随后创办医药销售公司;2005年,医药物流公司正式成立。2013年翠亨新区管委会挂牌,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处于起步阶段,库瑶紧抓初期政策红利,用多年积累资金购置30亩土地建设厂房。2015年,厂房装修完工,仙逸堂正式运营,步入发展正轨。“当时深中通道尚未立项,未纳入考量范围,我们更看重华南中医药城的配套优势、利好政策,以及园区作为健康医药园区与企业中药饮片发展方向的高度契合。”
与仙逸堂相邻的万汉制药,同样从这片荒地起步,如今年产值已达七八亿元。在企业展厅,聚乙烯醇滴眼液、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知名药品的图文介绍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都是街坊们熟知的产品。
“我们是在这片土地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企业,已走过12年历程。”万汉制药销售总监任永超表示,企业发展离不开董事长彭韪对医药行业的深刻洞察与长期坚守。彭韪是珠海人,深耕医药化药行业三四十年,凭借丰富经验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2013年带领企业入驻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开启规模化发展之路。
十余年间,万汉制药实现跨越式增长:员工数量从初创时的50人增至500多人;近三年年产值稳定在5亿元以上,去年更是达到七八个亿。即便在今年出口市场低迷的环境下,企业产能与产量仍较去年提升约5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园区聚力
多维支撑推动企业发展
“园区可提供公寓、宿舍给员工住宿,解决员工吃住行。”库瑶介绍,如今园区配套日益完善,公司还配备大巴车每日往返市区,满足员工多样化住宿需求。据了解,仙逸堂200多名员工、万汉制药500多名员工中,均有超半数居住在园区公寓。
“只要企业需求合理,园区都会全力满足。”为帮助仙逸堂节约成本、拓展药材资源,协助企业在周边找到一块符合企业种植要求的土地。今年3月12日植树节,库瑶带领员工在这片土地上种植了1000多棵中药树,并套种中草药。

任永超表示,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成为重要助推力。在政务服务上,80%业务可线上办理,需现场办理的业务,前往南朗街道或翠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仅需10分钟车程,大幅提升办事效率;在沟通协调上,园区充当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企业遇到问题可先与园区对接,再由园区向区、市争取政策资源,既节省人力成本,又提高沟通效率;在配套设施上,园区逐步完善道路、住宿等硬件,建成的公寓、宿舍可供企业租赁,员工入住意愿从最初的“不愿住”转变为如今约300人入住,同时妥善解决电力、蒸汽供应等生产关键需求,保障企业稳定生产。
入驻初期,万汉制药尚属中小型企业,在中山市利好政策扶持下,逐步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从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到跻身中山市第一批标杆企业,再到获得“专精特新企业”认证,每一项荣誉既是企业实力提升的见证,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优质医药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生态成型
300余家企业构建产业闭环
任永超介绍,随着园区不断发展壮大,配套与服务持续升级,企业间逐渐形成生态闭环。万汉制药依托园区产业生态,与广东隆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委托生产合作,借助其生产线提升产能;与国源国药(广东)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承接对方眼药水研发项目;同时积极对接翠亨新区中科院研发场所,探索更广泛的技术交流。
“过去,企业人才流失往往是去往其他城市,现在人才流动多在园区企业间,基本不会流出园区。”库瑶认为,适当的人才流动符合行业规律,而园区已形成这种良性流动的生态闭环,“虽然同为生物医药企业,但业务领域差异较大,不过大部分岗位的人才具有通用性。”

中山市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志军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已吸引近300家企业落户注册,包括国药控股中山公司、完美、万汉制药、隆赋药业、先通分子、仙逸堂中药饮片、百盛生物等,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产业集群效应正加速释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集约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正在建设中的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医药科技产业园通过集约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产业孵化空间,有效破解中小型中医药企业分散发展的瓶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同时产业集群加速技术转化与资源互通。未来,园区将进一步联动湾区科研资源,打造高端研发机构与科研领军人才集聚、大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产业发展基金活跃的产业生态。
通道助力
深中通道为
省级产业园区添动能
“过去,员工出差多选择周边不同机场,深中通道开通后,大部分人优先选择深圳宝安机场。”任永超用这样的变化阐述深中通道带来的影响。在他看来,深中通道为万汉制药带来多维度发展机遇:在业务协同上,企业与深圳的沟通频率显著提高,商务洽谈、供应链对接效率大幅提升,与深圳医药供应链企业的合作也不断增多,拓宽了产业协同空间;在人才流动上,通道为员工提供更多出行选择,提升出行便利性,增强员工幸福感,同时让人才就业地点选择更灵活,为企业未来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在区域发展上,通道带动片区及翠亨新区升级,园区人气日益旺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万汉制药业务涵盖四大板块,各板块优势显著:原料药业务是企业“压舱石”,在化药行业中,具备原料药生产能力的药厂占比不足5%,而万汉制药不仅拥有该能力,还建成50亩原料生产基地与近万平方米生产厂房,且已全面投产;抗流感药核心产品奥司他韦胶囊依托自有原料厂供应优势,可高效保障中山市及广东省内就近供应,该业务占公司整体业务比重达四分之一,是稳定的收入来源;眼药水业务为战略发展方向,目前已获得约20款眼药水批文,占公司药品批文总数的一半,且所有产品均通过一致性评价;医美相关药品业务开辟新市场,核心产品包括契合国家三年减重计划的奥利司他胶囊(可抑制脂肪吸收),以及生发、干眼症相关药品,这三款OTC药品均为电商平台“网红产品”,万汉制药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这三款产品的企业,销量持续向好。
在硬实力与研发能力方面,万汉制药表现突出。企业自行购置100亩土地,其中50亩用于建设原料厂,另外50亩用于建设制剂厂,还曾成功入选国内医药工业前500强排行榜。
展望未来,万汉制药明确三大核心发展方向:一是重点拓展出口业务,今年已主动“走出去”,参加俄罗斯、巴西、马来西亚等境外展会,积极开发境外客户,未来将持续深耕国际市场,打造新增长引擎;二是深化国内集采布局,国家药品集采政策能带来市场增量、减少渠道开发时间,还能凭借可观毛利反哺研发,形成“研发-获批-集采”正向循环,企业将继续积极参与,争取更多产品进入集采目录,扩大市场份额;三是提升产能规模,今年已新增单剂量生产车间,实现产能翻番,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确保及时响应国内外订单。

“深中通道带来了人流与物流,我们与深圳客户的联系更加紧密。”库瑶表示,深中通道开通一年多来,公司吸引了多名深圳人才加入,同时前往深圳、惠州等城市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目前,子女们也在大健康领域深耕,希望有机会购置合适土地进行增资扩产。”库瑶说,依托园区的区域优势与产业集群优势,企业除做好现有业务外,未来还将在大健康领域持续发力。
扬帆启航
深耕湾区
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建设
2024年3月,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成功获批省产业园,成为中山市第六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此前,中山市已有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广东中山工业园区(位于坦洲)、中山南区产业园,以及2024年同期获批的广东板芙经济开发区、广东中山岐江新城经济开发区5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
与其他省级以上产业园相比,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产业集群特色更为鲜明。园区以生物医药为核心,以创新传承中药为特色,以中医药科普休闲旅游为配套,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模式,致力于打造集医药产业研发生产、医疗康养、观光科普于一体的医药综合体。

近年来,中山市政府持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2025年2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涵盖支持核心技术攻关、药械创新研发、高端科研人才引进等10项内容,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让园区企业发展信心倍增。
高志军表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新时代中山“十大现代化产业集群”之一,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已成为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要产业平台,也是中山市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关键载体。未来,园区将聚焦完善产业生态,持续加大优质企业引进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为企业排忧解难。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将在大湾区产业版图中绽放光彩,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贡献更大力量。
策划统筹/查九星 徐世球 吴森林
编辑 张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