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 | 发挥工会优势培育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工人大军
发布时间:2025-09-15 来源:中山日报

近期笔者参加了市委党校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授课中,唐晓涵老师结合杭州“六小龙”创新生态以及我市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对新质生产力质态和业态的阐述,让我对发挥工会优势,培育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工人大军有两点思考。

一、新质生产力发展亟须高素质产业工人支撑

市委书记郭文海在今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要“牢牢扭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强基之要’”“让中山成为集聚人才的重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最终都要落脚到“人”的素质提升和效能发挥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掌握先进技术、具备创新能力、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工人。老师课程中列举的实例,无论是杭州的创新生态还是中山企业的转型成功,背后都离不开高素质劳动者的支撑。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拥有最广泛的组织覆盖和群众基础,必须在团结、引领、培育、服务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我市抢占发展新赛道、构筑竞争新优势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工会要在服务大局中助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方面占据主动

近年来,市总工会在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一是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推动“香山工匠杯”竞赛项目精准覆盖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特别是探索建立竞赛成果与技能等级认证直通机制,为技能人才成长开辟了更便捷的通道。二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制定《数智工匠培育与认定规范》团体标准,并投入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工匠学院建设,为培育高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等方面提供有效路径。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组织高技能人才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生产效能。三是抓牢产业工人思想引领与服务保障。打造“香山工人大思政课”品牌,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其理解新质生产力、投身现代化建设。着力推动能级工资和技术工人薪酬激励,切实维护技术工人合法权益,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

基于上述工作基础,笔者认为工会必须发挥好组织优势,在培育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工人大军占据主动。一是在强化技能人才培养上占据主动。动态调整和优化“香山工匠杯”竞赛项目设置,显著增加人工智能应用、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核心技能的竞赛比重和深度。推动工匠培育体系与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度融合,支持建设特色工匠学院或产教融合基地。二是在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中占据主动。拓展深化“劳模工匠助企行”内涵,在解决具体技术难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帮助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建立长效创新机制。对受外部环境冲击较大的企业,工会应主动介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稳岗就业帮扶。三是在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中占据主动。在推进集体协商工作中,引导和鼓励企业将职工的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合理化建议、专利发明等创新成果,在薪酬分配、专项奖励、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充分体现。加大在新质生产力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劳模工匠、技术能手和创新典型的选树宣传力度,讲好中山产业工人的创新故事。

作者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修班暨2025年中山市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第二期)学员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