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民办高校803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比例约为25.75%;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1052.24万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约为27.04%,数值较上年度均有增加。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特别是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教育强国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民办高校党组织作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因此,在民办高校加强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认识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建设,才能推进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民办高校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时代民办高校组织工作从整体上看进步明显,但距离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尚存在一些理论与实践的薄弱环节。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成为新时代民办高校开展组织工作的基本遵循。梳理条例内容,结合民办高校组织工作实际,不难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三个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影响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够健全
部分民办高校为了降低管理成本、独立学院因为转设人事冻结等,导致民办高校精简内设机构大部制办公。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二级院系人数超过100人通常未能设置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或者师生党支部过于庞大;中层干部职数不够,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未列入中层正职管理。“小马拉大车”导致重业务而轻党建,党政联席会议流于形式进而弱化了二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二)民办高校组织工作队伍建设不够有力
由于民办高校的营利性质,通过返聘、临聘教师和加大考核工作量来控制用人成本,组织工作逐渐在党建与中心工作的平衡中沦为兼职工作,支部工作失去有效抓手;且当前支部书记的培训以省、市统一的课程培训为主,较难做到分类别分阶段因人制宜,导致了支部书记参与教育培训、提升组织工作水平的内生动力不足。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担任,而副书记、支委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务人员因毕业离校更换频繁,新任支委对基层党务不够熟悉,导致工作水平和效率都难以稳定提升。部分民办高校未能给组织人员定员定岗,高流动性使得组织工作人员不专职、履职不够专业、工作连续性受到影响。
(三)民办高校组织工作制度保障不够完善
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或校务会议)议事决策制度、党总支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未能及时修订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如班子成员研究分管部门的业务工作多、未能经常性研究党建工作,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做得不够,领导班子对“一岗双责”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基层单位的责任压实不足;二级学院党总支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研究问题多、谋划发展少,决策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不够。师生党支部执行“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制度不到位,如以学习党内法规和传达会议精神代替“第一议题”学习、“第一议题”成为“最后议题”、支委会和党课普遍未达到规定频次等。
在人员和经费保障上,部分民办高校虽然按1:350配置专职思政课教师、1:200配置辅导员,但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配置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学校内部组织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职务、学历、编制、性别、年龄、分工协作等方面尚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学校之间的差异则更大。
二、推动新时代民办高校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三对辩证关系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解决民办高校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三对辩证关系。
一是把握好“公”与“私”的辩证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民办学校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应当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党组织负责人、教职工代表等共同组成。决策机构中党组织负责人受聘于董事会,虽然参与学校重要事项决策,但由于与举办者是一种雇佣关系,党组织负责人和党组织的作用发挥都容易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与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同,民办高校党委要发挥好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
二是把握好“严”与“变”的辩证关系。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615部,其中:党章1部、准则3部、条例43部、规定850部、办法2034部、规则75部、细则609部。组织工作的要求和程序都有具体规定,高校也不例外,但民办高校组织工作的对象是师生,招生规模扩大后工作对象呈现复杂化的趋势。“0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更为多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师资队伍不稳定都给民办高校组织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时代开展组织工作必须要结合师生工作学习、思想文化、心理行为特征,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
三要把握好“高质”与“低效”的辩证关系。民办高校组织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保障党建经费来源,培养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组工队伍。比如将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加强党费专户的使用与管理;完善党务人员待遇,严格落实党支部书记岗位津贴;按标准划拨党建专项经费和教工党员活动费;设党群部门专项党建工作经费,为各级各类党建课题、“双创”项目、“双带头人”工作室等配套建设经费并足额落实。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民办高等教育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成就。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的挑战和新目标的要求,实现民办高校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久久为功。
本文作者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组织部
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23年网络思政专项课题(2023XYWLSZ18)研究成果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