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记者从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获悉,8月全市共有24个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63亿元。这批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三大领域,其中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50.4亿元)、民生保障项目3个(总投资8.4亿元)、基础设施项目3个(总投资4.2亿元),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态势,为中山补齐民生短板、夯实产业根基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民生项目落地
缓解学位紧张
在民生保障领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率先迎来突破,两所中学项目的动工将有效缓解全市中学学位供给压力。
8月17日,南区街道首个民办高中——中山市岐江高级中学正式动工。该项目由广东志豪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655亿元建设,占地5.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教学行政办公楼、师生宿舍等设施,将以全寄宿制模式开设60个教学班,提供3000个高中学位,填补南区民办高中空白的同时,缓解南部片区高中学位供需矛盾。

除民办教育项目外,公办教育配套升级同步推进。8月2日,火炬高新区财政支持的民众中学新建工程启动。项目选址民众街道核心区域,占地5000平方米,将新建六层综合楼(含宿舍及饭堂)、体育馆、五层教学综合楼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可新增食堂座位1726个、宿舍160间(床位1280个),进一步改善当地办学条件,践行教育公平理念。
绿色能源与高端产业项目落子
完善产业链布局
民生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中山在绿色能源基建与高端产业布局上也迎来关键进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产业根基。
8月20日,翠亨新区首个综合能源站项目动工,标志着新区能源服务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由翠亨集团下属中山翠亨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位于马鞍岛军垦围,将打造集储氢、加氢、加油、充电及非油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填补马鞍岛能源服务领域空白。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半导体产业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强化中山产业链优势。8月5日,第三代半导体领域重点项目——基本半导体(中山)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只碳化硅模块封装产线建设项目,在火炬高新区民众街道完成设备进场。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22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将购置先进封装设备并建设实验场地,专注生产车规级碳化硅半桥模块等高端产品。项目投产后,不仅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我国第三代半导体自主创新能力,还将完善中山半导体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提供核心元器件支撑。
老字号扩产与本土企业增资
激发产业新活力
除引进高端产业项目外,中山市也注重培育本土产业动能,通过支持老字号升级与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8月6日,中华老字号“珠江桥”的年产10万吨复合调味品项目在小榄镇动工。项目占地3.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复合调味酱、料酒、蚝油等多条现代化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10万吨复合调味品。此举将助力“珠江桥”扩大产能、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同时推动小榄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调味品产业集聚区,为中山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本土企业的增资扩产同样按下“加速键”。8月21日,东凤镇通过“亿元企业安家计划”推动东凤精工科技园项目“拿地即动工”。该项目创新采用“五同时”模式(同时规划、报建、施工、验收、投产),汇聚快美特、美苏等5家本土企业的增资扩产项目,将打造绿色低碳智能的高端小家电研发制造基地,缩短项目投产周期的同时,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东凤镇园区建设树立新标杆。
低效工业园改造提速
优化区域产业生态
在推动新项目落地的同时,中山市也通过低效工业园改造盘活存量空间,为产业发展拓展新载体。
8月2日,三乡镇诚艺智谷产业城项目破土动工,这是广东诚艺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山的首个“多宗归一”“工改”项目。项目首期规划用地73.7亩,总投资5亿元,从2025年5月27日获“三旧”改造方案批复到动工仅用时约2个月,彰显中山“工改”加速度。项目预计2026年8月交付投产,届时将成为中山南部智能科技产业基地重要支点,助力区域产业生态优化与优质企业集聚。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