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建成4座古树公园,百年古树成独特风景线
发布时间:2025-08-28 来源:中山+

中山的夏日,骄阳似火。五桂山桂南村的香樟公园里,香樟古树绿阴如盖,为前来休闲的人们提供一方避暑胜地。站在古树下,人们会发现如今的香樟公园已被打造为“桂南古树公园”,园中古树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与此同时,沙溪公园、小榄凤山公园和南朗街道古树公园也都在改造提升或建设中被打造成古树主题公园,向往来游人展示中山古树魅力和藏于古树背后的历史沧桑,提醒人们携手保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

香樟故事代代流传

关于香樟公园的香樟古树,在桂南村民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100多年前,香樟公园原址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桂南村一位叫古炳佐的秘鲁籍华侨返乡时带回了樟树苗,亲自栽种在这里并进行照料,直到树苗茁壮成长。如今,当年的纤纤树苗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并形成远近闻名的香樟林,吸引中山内外游客纷纷到此观赏。

五桂山香樟公园。记者 文波 摄

成为“桂南古树公园”的香樟公园,在显著位置标识了古树介绍和古树保护知识。根据2022年的检测,香樟公园内挂牌的香樟古树,最高树龄约为220年,其他两棵分别约为160年和127年。三棵古树树干粗壮,树皮已呈深褐色,纹路纵深斑驳,正如其名“大有文章(樟)”,尤其220年古树树形巨大如伞,枝干虬曲,在蓝天下交织出一幅苍劲有力的绿盖图。公园内,未达到百年树龄未挂牌香樟树还有110多棵,大都壮健、枝繁叶茂,据称已有一定年限。“樟树存活期长,可以成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科普栏上的介绍让人们对这片樟树林的生长充满期待。

五桂山香樟公园里的“不荒樟”咖啡屋。记者 文波 摄

“香樟树在环境中有一个自然繁育的过程,所以树龄有参差。”桂南村村委会副主任古卫南解释。他介绍,村里会密切关注香樟古树的长势,必要的时候便进行除病虫害、复壮等古树保护工作,“160岁那棵之前就进行了复壮,拆退后移保护地台,安装透气设备,现在长得很好了。”

游客在五桂山香樟公园游玩。记者 文波 摄

近几年陆续定居于桂南村的新村民也分外关爱香樟古树,他们组成了“爱树小组”,时刻关注着香樟古树的生长,成为生活在香樟古树旁边的“爱树管家”。“新村民跟我们一起保护这片香樟林,让这里的香樟树都长成成百上千年的古树,帮我们记录这片土地的历史。”古卫南说。

沙溪街坊身边的古树公园

常常逛沙溪公园的街坊们最近发现,公园改造提升后里面的3棵大树已被“重点保护” 起来,树身几米开外以古典石栏杆围合,旁边立“沙溪古树公园”的招牌,还建成“中山市古树名木保护科普手册”、古树公园导览图宣传栏。看了科普手册和树木介绍,街坊们才发现,原来保护起来的是三棵树龄超百年的古树。他们还看到,沙溪还有一棵树龄超过630年的一级古树生长在涌边村。从沙溪公园到沙溪古树公园,街坊们意识到,原来古树就生长在身边,保护古树也是保护他们的地方记忆。

沙溪古树公园。记者 文波 摄

根据2022年牌,公园内3棵古树分别是树龄约190年、110年的榕树和树龄130年的凤凰木。“公园改造中,对古树进行了复壮,如去枯弱枝、促发新壮枝条,松土、培土,进行病虫害防治等。”沙溪镇城市更新和建设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李永信介绍,古树复壮后更重要的是保持日常管护。

在李永信看来,改造完成后,沙溪古树公园内的古树不仅是一道漂亮的风景,更是进行古树知识科普的窗口。“沙溪一共有52棵古树,分布在镇内各村,是一道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美丽风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要一起来保护这些珍贵的古树资源。”李永信说。   

每个人都可以做身体力行的保护者

和桂南古树公园、沙溪古树公园一起建设起来的还有南朗街道古树公园,而小榄凤山公园(小榄古树公园)改造项目眼下正在进行中,预计下月可以完工。

南朗街道古树公园。记者 文波 摄

“当前我市建设的古树主题公园只有4个,但在中山的很多公园和村落里都广泛分布着百年古树,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保护。”市自然资源局林业与自然地保护科科长刘俊介绍。他认为古树代表着一个域的历史和传承,打造古树公园更多的是向市民广泛宣传我市古树资源,发动全社会共同保护古树这种绿色文物、活的化石。

古树名木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经济和生态价值。我市目前共有古树名木1226棵,其中名木1棵、一级古树3棵、二级古树30棵、三级古树1192棵。树种方面,占比最高的前四种分别为榕树、荔枝、木棉、樟树。

在中山各个古树公园推广的古树科普宣传中,主管部门倡议全市广大市民、社会各界人士,要“争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争做身体力行保护古树名木的践行者”“争做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监督者”。


编辑  何淼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