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运会开幕式前特写 | 800香山少年将尽情展现湾区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15 来源:中山+

7月15日14时30分,距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揭幕仅剩5个小时。中山兴中体育馆通道内,香山小学三年级学生程子朗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小金龙龙头举过头顶,摆出定格动作,这个动作他和伙伴们已重复了上百个日夜。

尽管是彩排,孩子们还是全力表现。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汗水顺着他紧抿的嘴角滑落,白色演出服后背渗出浅色汗渍。“举稳龙头,就像真龙腾飞!”男孩低声为自己鼓劲。在身边,他的同学吴玥曈正仔细整理着小金龙龙头的鳞片,稚嫩脸庞透着少见的严肃。“我们的节目已经准备有大半年的时间了,5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孩子们需要手举龙头进行动作造型,跑位变换,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指导老师吴浩尧在一旁,边为孩子们鼓劲,边细心检查他们的装备妆容。5个小时后,当灯光亮起,音乐响起,他们将用最饱满的热情,最精湛的技艺,在开幕式的舞台上,尽情展现香山少年的风采与湾区的无限活力。

同学们正对着镜子化妆。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化妆间内,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教研室舞蹈专任老师梁晓,一遍遍地与学生们一起温习着走位换位,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步伐都力求完美。“我们负责暖场的配舞,与下篇第二幕《花落满香湾》的舞蹈,一共60人参演,对学生们来说最具挑战性的是队形走位,必须精确到秒。”她说4个月前接获任务时,这支零基础队伍曾让她彻夜难眠,为了带领学生们圆满地完成任务,一个队形需要反复练上十多二十遍,只有不断地重复才能让队形精准到位。

小演员们排队化妆。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我们的队形方案推翻重排了五次,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一切的付出都非常值得。”一边梁晓翻动着手中的队形示意图,一边说,“孩子们来自高一高二,基本上都是舞蹈零基础,我们不得不把一个动作拆解得很细致,再一遍遍重复。”她说,在孩子们眼中,这是一个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舞台,他们渴望在这个舞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尽管训练过程充满艰辛,但每当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坚定与热情,梁晓便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单车队队员做着准备工作。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体育馆北侧化身临时车场。中山火炬高新区中心小学40余人的单车队停靠在此。六年级学生吴玉田正在她心爱的坐骑上反复练着脚踩车杠的高难度动作。练习自行车1年多的她,已在中山市中小学生自行车锦标赛中斩获了5个冠军。本次省中运会她也参加了公路和山地自行车4个小项的竞技。4个月前接到开幕式表演任务时,花式自行车对她仍是陌生领域,“光一个抬车头的动作我都反反复复练习了上千遍,就是为了能够在开幕式上表演给大家。”吴玉田说,为攻克难度动作,每天两小时特训成为必修课,摔伤磕碰也是小事,“我们的表演展现的不仅是中山少年的形象,也展现了湾区少年的精神。”

指导老师李兆明在一旁默默注视,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他说,这次学生们除了备战省中运会中的自行车比赛项目,也接到了在开幕式中与六校联合排演大型展示节目的任务。表演要求多校同步、队形复杂、节奏紧凑,协同难度前所未有。“自行车项目本身紧张、刺激、观赏性强,对学生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是极大考验。大多数孩子从零基础起步,压弯、编队,每一步都可能跌倒、受挫。”李兆明说,看着孩子们的表演从青涩到成熟,他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孩子们的努力与坚持更让他深感骄傲。

每个节目都在认真彩排。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兴中体育馆内,李康林在各个学校的表演团队中来回穿梭,作为本次开幕式的节目编排导演,他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整场演出的成功与否。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不时停下脚步,与各个团队的负责人交流,确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景都能完美呈现。过去五个月的时间里,他与来自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的刘楠老师一起,串联起中山20所中小学800余名中小学生的原创节目。“每个节目都是多校协同完成。”他笑着说,“上百名学生同台表演,走位卡点都必须零失误,定点误差须控制在十厘米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导演组先把音乐、队形、走位精确到每一拍,再派老师分头下校,手把手教会师生,并用视频回传“自检”;最终合练只做微调,像拼积木一样快速成型。

“从接到项目到今晚的盛大开幕,其间历时数月。每次导演组提出修改,大家都毫无怨言地重来,目标只有一个——把最好的中山呈现给全省观众。”李康林说,今晚的舞台就是一面镜子,能看到中山校园体育与艺术的百花齐放,也能看到老师们把社团、兴趣班、常态课的成果搬上省级舞台的创造力。“我们最想让孩子们明白三句话,中山的历史与文化值得被大声告诉世界;再大的困难,只要多校携手、师生同心,就能化作舞台上的完美演出;博爱、包容、团结——这些课本里的词,在一次次的等待与体谅中,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底气。这就是我们今晚想呈现给全省观众的中山面貌。传统与现代共舞,青春与城市同频,教育因合作而更加辽阔。”


编辑  张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