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百千万工程” | 云汉小学 刘卓滢《走进家乡,播下乡情的种子》
发布时间:2025-07-09 来源:香山少年报

走进家乡,播下乡情的种子

中山市沙溪镇云汉小学 六(2)班 刘卓滢

7月4日,香山少年报校园通讯站(沙溪)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首发仪式在云汉小学举行,启动仪式之后,我们小记者团在老师和香山少年报记者姐姐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去采访啦。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云汉村刘氏大宗祠。祠堂格外庄严、古朴。老师领着我们走了一圈,只见墙上刻着云汉村的族谱,绵亘几百年。老师说,我们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祖宗先人的名字。正当我在努力找着我爷爷的爷爷名字的时候,一位年迈的爷爷拄着拐杖走了进来。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这位是刘钧楠爷爷,他是村里的‘活历史’,知道云汉村的许多故事。现在,就请钧楠爷爷为我们介绍祠堂,并解答小记者们的问题吧!”

钧楠爷爷露出和蔼的笑容,开始娓娓讲述:“同学们,这座祠堂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墙上刻的对联,是咱们云汉村人写的。祠堂供奉十几代的祖先牌位,以前祭祀时由族长主持,族人按辈分行礼,诵读族谱、宣讲祖德。村里的重要事情要在这里商量,邻里间有纷争在这里由族长定夺。有了这座祠堂后,村民争吵纷争少了,祠堂为村里的和睦安宁立下汗马功劳……” 

在答小记者问的环节,有小记者向刘爷爷询问云汉籍名人、中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刘玉壶爷爷和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刘逸生爷爷的事迹。钧楠爷爷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两位爷爷取得的成就。小记者们边听边连连点头,为自己的家乡的名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最后,采访在合影中愉快结束。

紧接着,我们赶到了不远处的求是球场——云汉小学的旧址采访刘一山爷爷。一山爷爷的祖父刘矞云于1909年独立创办了求是学校。他深情回忆了祖父多方筹措,殚精竭智地经营学校的故事。后来,求是学校发展为今天的云汉小学。我听后若有所思,原来我们学校的报告厅命名为“求是厅”是为了纪念以前的“求是学校”啊,同时也明白了我们学校的育人的宗旨就是教人实事求是,教我们从小学做真人,学做真事。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刘爷爷的讲解,细密的汗珠不断从背上滑落,但我依旧听得津津有味。酷暑难耐,但刘爷爷的故事让我收获满满,对云汉刘氏祠堂,对求是学校,对云汉村的名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采访结束时,我仍感到意犹未尽,便鼓起勇气向前一步问道:“刘爷爷,您爷爷创建了云汉小学的前身,作为他的后人,您对现在的云汉小学学生,有什么期望吗?能和我们说说吗?”

刘爷爷脸上绽开了慈祥的笑容:“孩子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将来都能成为善良、有担当的人!”

骄阳似火,热浪如无形的手抚过脸颊。然而,怀揣着沉甸甸的收获,这次采访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次小记者的经历,仿佛在我心田那片名为“乡土认同”的土地上,悄然播下了一颗生机盎然的种子。

指导老师: 刘展华


编辑 汪佳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