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77家港资企业扎根三角镇,听听它们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01 来源:中山+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珠江口西岸的中山三角镇处处跃动着创新与融合的脉搏。厂房内,机械臂精准舞动;车间里,数据流实时跃动;园区中,人才与创意碰撞火花……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首批港商在此扎根,现今已有77家港资企业在此茁壮成长。其中,民森集团与广东创汇实业有限公司以“创新为笔、融合为墨”,共同勾勒出“香港智慧+中山沃土”的共赢图景。

从“制造”到“智造”的双向进化

1986年,港资企业民森集团以纺织印染为起点,在三角镇播下第一颗种子。如今,其集团不仅保留着从纱线到成衣的全链条生产线,更通过“四园一体”(思想园、创意园、信息园、文化园)的升级,将传统制造与科技、环保、低碳理念深度融合。

“我们不再满足于做‘世界工厂’,而是要成为创意与技术的策源地。”民森集团负责人站在沙盘前,指向已吸引十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的新园区。这里不仅是产品的输出地,更通过人才、技术、资本的集聚,孕育着未来产业的种子。

创汇实业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记者 文波 摄

而在金鲤工业区的创汇实业,创新的“精度”被推向极致。机械臂以毫米级误差压制树脂磨具,ERP系统实时调控生产参数,“5G+智慧工厂”的蓝图正逐步落地。这家2009年落地中山的中港合资企业,用16年时间将年产值从9900万元提升至3.8亿元,产品远销40余国,国内经销商覆盖30多个省市。“从代工到自主品牌,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我们每一步都踩在创新的节点上。”创汇实业研发负责人杨沛杰坦言,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装备扶持项目、2021年模块化全自动生产线投产、2023年废气治理技术获全国领先认证……这些里程碑背后,是企业对技术“生命线”的坚守。

民森集团的转型,是一场“由点到面”的“生态化”变革,重构产业边界,将农业、教育、旅游与制造深度融合:投资5000万元打造的迪茵湖田家舍亲子农场,将250亩土地变为生态种养与观光体验的乐园。这里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都市后花园”。而迪茵公学的创办,则让民森集团完成了从“造物”到“育人”的跨越。

创汇实业通过“5G+智慧工厂”的建设,将中山基地打造为全球营销网络的中枢。 记者 文波 摄

创汇实业则以“由线到网”进行全球布局。“金钻”“银钻”品牌磨具销量稳居全国前列,但企业并未止步于国内市场。通过“5G+智慧工厂”的建设,创汇实业正将中山基地打造为全球营销网络的中枢,产品通过300多个一级经销商覆盖30多个省市,并出口至40余个国家。“三角镇的区位优势让我们能快速响应大湾区需求,而政府的‘一企一策’服务则让增资扩产项目提前半年投产。”杨沛杰感慨。

两者的生态构建,最终汇聚成三角镇的“创新磁场”。民森集团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科技-人才-资本”的集聚效应;创汇实业的智慧工厂与环保技术,则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向绿色、智能方向升级。2025年下半年,三角镇还将迎来4个总投资超20亿元的港资项目,涵盖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一个更庞大的“港资创新生态圈”正在形成。

区位、政策与时代的共振

“选择三角镇,是因为这里既有天时地利,更有人和。”民森集团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港资企业的共同心声。

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三角镇毗邻广州、深圳、香港三大都市圈,深中通道通车后更形成“半小时交通圈”。而当地政府推出的“一企一策”服务机制、产业升级扶持政策,则让企业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全程无忧——数据显示,77家港资企业中,超80%实现了至少一轮增资扩产。

“多年以来,港资企业不仅是三角镇GDP的贡献者,更是创新理念的传播者。”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凯航表示,这些企业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国际化视野,正推动全镇从“单打独斗”走向“集群发展”。民森集团与创汇实业的故事,是香港与内地经济血脉相连的微观注脚,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从单一制造到多元生态,中山的港资企业正以开放之姿,书写“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中山所能”的新篇章。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