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萧友梅评传》分享会在中山举行
发布时间:2024-09-28 来源:中山+

为推进书香中山建设,增加中山作家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激发作家的创作热情,9月28日,“好书共读”《萧友梅评传》分享会在五桂山街道五亩文会茶世界•茶叙展厅举办。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香山文脉”丛书:萧友梅评传》作者胡波,中山市文联文艺发展部主任吕由,中山市作协名誉主席郑万里等出席。

分享会现场。见习生 方馨娉 摄

本次分享会探讨的作品《“香山文脉”丛书:萧友梅评传》(以下简称《萧友梅评传》),是一部全面评述著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艺术人生的学术传记。作者胡波在充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尽量吸收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宏大叙事与微观描述、个人际遇与时代局势相结合,客观评析萧友梅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准确深入地追述萧友梅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实事求是地评价萧友梅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全面生动地展现萧友梅曲折崎岖而又多姿多彩的人生。

分享会现场,胡波讲述了创作《萧友梅评传》的心路历程。他谈到,萧友梅的一生是坚守与抗争的一生。他坚守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在那个动荡不安、文化落后的时代,毅然决然地投身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同时,他也与各种困难和阻力进行着顽强抗争,不断推动着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胡波分享结束后,现场嘉宾分批依次分享读书收获。

中山市作协名誉主席郑万里分享道,历史写作的价值在于教育今人、鼓励后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书写,不单在于全面、详尽地复原他的原貌,更在于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抽出与时代现实价值相符合的部分,《萧友梅评传》正是这样一部优秀作品。”

华中师大教育博士杨展鸿表示,《萧友梅评传》为乡土教育留下了精彩且安全可靠的素材。“萧友梅先生尽管没能留下太多流芳百世的作品,但他在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上的贡献不可磨灭。”他谈道,在全书客观理性的语言里,可以读到崇尚、惋惜,以及一种淡淡的、惺惺相惜的哀愁。

“我认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萧友梅先生,就是‘时代的孤勇者’。”中山日报社海外传播中心编导廖薇在分享中表示,作为一部传记,《萧友梅评传》不仅使历史人物的故事与当今主流价值观相切合,同时也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本身,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