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街道23个不可移动文物岁修项目已全部完成修缮
发布时间:2024-08-29 来源:中山+

记者8月29日获悉,南朗街道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24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03处,除去孙中山故居管理的文物,符合文物岁修规定的共有90处。经上级筛选出符合补助条件的不可移动文物岁修项目23个。目前,23个项目的修缮已经全部完成。

南朗街道榄边村南塘简氏大宗祠是完成岁修的23个项目之一。该祠堂始建于1723年,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其过梁一侧开裂、多处瓦屋面漏水、墙面霉变、门扇漆面也脱落严重。如不及时进行保养维护,祠堂多处木结构会因渗水逐步朽化。

经了解,南塘简氏大宗祠曾于2002年由村民捐款修缮过,此后未进行过修缮保养。文物岁修制度的实施,补齐了村集体文物保养维护的资金短板,通过岁修维养,祠堂漏雨现象得到处理、门扇得以修复、墙面污渍得到清理,改善了文物依存环境,避免将来可能需要的大修大补。

南朗街道榄边村建于清代的茶西西园闸门同样顺利完成岁修。“文物建筑年代久远,部分长期无人居住,出现蛀蚀、漏水等现象。”南朗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江透露,由于没有及时的利益回报,加之修缮费用较高,管理者普遍修缮意愿不高。岁修制度实施以来,资金问题得以解决,不少文物都得到了妥善修缮。

茶西西园闸门岁修前。通讯员供图
茶西西园闸门岁修后。通讯员供图

记者了解到,2023年,南朗街道申请岁修补助资金130万元,用于文物的白蚁防治、杂草清理、灭火器更换等。“岁修制度通过解决文物建筑‘小病害’,有效避免了小病拖成大病、小修拖成大修。”刘江说。接下来,南朗街道将持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促进文旅融合,提升古建筑的现实价值,使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串珠成链,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编辑 汪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