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如何“再加码”?
科研能级怎样“再提升”?
人才引育如何“再发力”?
5月9日,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施焕东一行做客全媒体直播在线访谈节目《热点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
激励政策包“再加码”
今年2月,我市出台了《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主要围绕企业创新主体、科技产业载体、科研机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以及区域创新合作七个方面来强化支持。发布“科创强市15条”重在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激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强市建设。

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在中山更加强劲,创新意识、创新要素、创新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奔涌。近几年,我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稳步提升,2022年投入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元,投入强度增幅排名全省第1,正从量变走向质变。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加快,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项目已竣工验收,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核心区主楼全面封顶。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已组建43个领军人才团队,开展120余项新药研发项目。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已引进10个创新科研团队,建成13个科研实验室,孵化12家科技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2023年全市高企数量达2863家,再创历史新高,3043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2.8%,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企数量均居全省第6位。
大力培育科技企业
科技型企业是中山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厚实家底和强大底气。中山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按照企业成长发展规律,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梯度培育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推动形成小、中、大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同时,建立全市高企培育库,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规上企业3年内出库并成功认定为高企的,给予出库补助,目前入库企业已经超过600家。
此外,我市积极引入金融“活水”助力科技企业成长壮大。2023年,撬动银行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10亿元,累计贷款额度超120亿元,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市科技局通过出真招、实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助力中山产业科技创新。2023年,评选出34名“中山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域特聘人才,同比增长240%,进一步筑牢人才金字塔根基。充分发挥重点科研平台“吸铁石”作用,我市重点引进建设的8个科研平台共有科研人员近600人,科研人员中正高职称90人、博士218人、硕士251人,具有境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有83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优化人才配套服务,充分发挥中山国际人才港、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强化人才住房、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努力打造“拴心留才”的人才发展环境。
编辑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