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造亩产最高可达4500公斤!基因芯片技术将为中山水产养殖带来红利
发布时间:2024-03-04 来源:中山+

“虾身通体透明、有光泽,有一定弯曲度,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品质挺好。”3月4日,随手捞起一只虾,盈坤源(中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坤源公司”)的创始人蔡伟文告诉记者,按照一年三造计算,目前高密度工厂化养殖通常亩产在1500公斤到2000公斤之间,最高产量能达到3000公斤,而此次盈坤源公司养殖基地单造亩产最高可达4500公斤,三造最高亩产达到1.35万公斤。

康源基因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基因芯片杂交。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盈坤源公司专注于发展基因芯片在生态农业上的应用业务,2023年4月建成了首个新型水产养殖基地,创新性地用基因芯片技术及产品试养南美白对虾,日前该基地首次试养收成,就达到了既定的高亩产目标。

谈及养殖成功的秘诀,蔡伟文表示,基因芯片技术在虾苗育种和水体保持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进一步解释道,结合市面上已知虾病,对样本做基因检测,从而筛选优质虾苗,可减少后续得病概率,从苗种源头降低养殖风险;而运用水体微生态基因检测芯片进行水体检测,用自研新菌种进行水体微生态调控,则可让水体处于养殖的最佳状态。

技术化养殖离不开背后的科技支撑。盈坤源公司的这一养殖技术,正是来源于蔡伟文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创办的中山康源基因技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源基因”)的研发。该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基因芯片及其他试剂盒仪器,为客户提供基因芯片检测及定制服务。

“研发费用投入一直是我们的重要支出,而税费支持政策给我们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据康源基因财务负责人吴经理介绍,企业2023年预缴阶段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190万元。

此外,由于基因检测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在人工成本、材料设备等方面投入较大,企业一度产生了大量留抵退税。“税务人员主动来解读政策,辅导办理留抵退税,帮助我们及时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吴经理表示,“这笔68万元退税降低了运营成本,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继续研发创新。”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改变农户纯靠经验的养殖现状,有助于实现‘靠天吃饭’到‘智慧务农’的转变。”这次养殖成功也坚定了蔡伟文的信心,他表示将与农业数字公司加强合作,利用传感器等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在电脑端实现溶氧、pH值等指标检测,最终实现养殖过程的全自动化。“希望借助基因分析和微生态控制技术,为本地脆肉鲩、桂花鱼等其他水产养殖品找到新路,让农户真真切切享受技术养殖带来的红利。”


编辑  张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