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在中山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港各区工商联执行委员会主席杨凯山代表市政协香港组作了题为《关于推动中山与港澳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的大会发言,提出改革创新打响“中山制造+”品牌。充分释放“港澳企业跨境委托生产”的政策红利,大胆探索和推广“港澳持有+中山生产”的协作模式,打响“港澳药中山造”的品牌,推动中山与港澳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正迈入一体化协同发展新阶段。中山作为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与港澳雄厚的科研实力、领先的医疗服务、丰富的金融资源、集聚的高端人才,以及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等优势形成互补,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日益凸显。
推动中山与港澳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就要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药械监管创新政策落地落实,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可创造条件推进“港澳药械通”增容扩围。优先推动中心城区、三乡、坦洲等港澳人士聚居地医院纳入“港澳药械通”指定医院;摸清港澳人士的常用药械清单,争取“港澳药械通”目录扩容;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港澳药械通”的社会知晓度;探索建立“政府医保+商业保险+个人付费”的多主体医疗支付体系,将进口药械费用纳入“博爱康”等普惠型商业医疗范围。
打好“港澳研发+中山制造”的组合牌,推动创新链的高度协同。推动中山在香港科学园(含深圳分园)、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港澳重大科研及企业孵化基地设立“医药外包”对接中心,搭建起涵盖的全产业链“医药外包”对接平台。
同时,加大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科大药学院中山学院等与港澳高校、香港科学园、澳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的研发合作和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中山与港澳常态化“产-学-研”合作交流机制,高质量办好“中山·香港健康医药产业论坛”等品牌活动;加速跨境医疗卫生服务融合互通,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中山与港澳医疗卫生资源协同合作,重点推动规则衔接和人才融通,在信息互通、资质互认、资源共享等方面争取更大突破。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