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尾水治理换来水清鱼肥
发布时间:2023-06-05 来源:中山+

6月2日,西区街道隆平社区稻香围,成群的白鹭翩翩起舞,时而飞翔,时而嬉闹,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形成一幅和谐美妙的生态画卷。中山首个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改造升级与尾水治理项目——西区稻香围鱼塘尾水处理环保共性产业园成了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


西区街道隆平社区稻香围,塘中生物浮床上种植了菖蒲和水葱。记者 黎旭升 摄

这是全市养殖池塘尾水治理的样板工程。整个工程占地40亩,首期解决了附近684亩鱼塘的尾水处理。设计单位中山市环科院通过“三池两坝”工艺处理,从鱼塘尾水流入治理生态沟渠,经过五道工序26个小时的处理后,水质由劣五类上升到四类标准。

广东优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的684亩鱼塘,所有的鱼塘尾水都在这里完成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全面超越外河水质,被全部回用。鱼塘负责人梁逸文说:“没有改造之前水质比较差,鱼经常生病,每亩产量4000斤左右,改造完后,水质改善了很多,现在每亩产量可以达到7000斤。”

经过处理的鱼塘尾水再次被注入鱼塘,鱼类的生存环境始终保持在非常舒适的状态。通过改进型“三池两坝”工艺的科学处理,鱼塘尾水排入外河涌的历史从此终结。

在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新平村广丰围,一个“花园式”的鱼塘尾水治理项目刚刚竣工。这个项目占地60亩,过去曾经是一个废弃沟塘,如今是这里颜值最高的鱼塘尾水治理示范点。记者从鱼塘尾水的流入口集水井开始沿着堤坝步行观察,流入口的水质浑浊不堪,经过生态沟渠、沉淀池后,站在第一道过滤坝上,看到水质已经明显改善,这道过滤坝是用陶粒、火山石、沸石按照1:1:1的比例填充,目的是滤去水体中的悬浮物,随后经过两道工序,尾水进入最后的环节——生态净水池。专业人员说这里的水质已经达到三类标准。记者站在岸边,看到水面波光潋滟,清澈见底,小鱼儿围着水草追逐畅游。


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新平村广丰围,一个“花园式”的鱼塘尾水治理项目刚刚竣工。记者 黎旭升 摄

广丰围鱼塘尾水处理项目有效利用废弃沟塘,因地制宜,节省了土地资源,解决了附近1100亩鱼塘的尾水治理问题。随行的中山市环科院院长刘红刚博士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标准,全市的鱼塘尾水处理大概是按照6%的比例来建设尾水排放基础设施,也就是100亩的鱼塘配备6亩尾水处理系统。每亩鱼塘每年的尾水排放量超过1500吨。刘红刚说,这项治理技术是中山市环科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重点研究的新型尾水治理方案。

据悉,我市养殖池塘面积约30万亩,年排废水总量超过4亿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2021年11月,广东出台行动方案,明确在珠三角9市开展养殖池塘升级改造行动。作为水产养殖大市,中山在同年11月26日正式启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行动,承诺完成12万亩鱼塘改造。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向才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