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很不错,想来要趁早”!他们为何都选择中山?
发布时间:2022-11-04 来源:中山日报

近日,2021年度中山市企业突出贡献人才潘洪辉带着他的香港朋友饱览中山景色,并特意吃了乳鸽和脆肉鲩。“在中山吃得舒服、干得舒服,我特别希望更多朋友来中山工作、生活。”成长在香港、求学在美国,到中山创业前在国内外知名药企均有任职经历的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潘洪辉,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中山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中山在大湾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15分钟工作生活圈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特征,日益成为吸引人才到中山创新创业独特优势。加之中山市委、市政府不断优化住房、医疗、教育、产业平台、科研平台建设,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环境,促使海内外人才正在加速流向湾区几何中心——中山市。

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山市坚持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第一资源”。这两年,通过出台《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以下简称“人才23条”)、实施特聘人才制度,重奖企业突出贡献奖人才(团队)、设立“企业家日”等方式,不断营造重视人才、关爱人才、礼遇人才的浓厚氛围。最近,结合今年中山市企业突出贡献人才(团队)的评选与颁授,记者分别采访了潘洪辉、马驰等获奖个人和明阳集团、安士集团等获奖企业团队,听他们讲述在中山的创新创业故事。

众人划“科技桨”驶向“蓝海”

“我是2009年从广东一家医药集团公司过来安士集团的,进入安士集团的初衷是将处方药打入美国市场。当时,敢走国际化之路的药企凤毛麟角,可以说安士集团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该集团研发团队带头人、副总经理邱科先表示。


安士集团副总经理、研发团队带头人邱科先(左)。记者 缪晓剑 摄

安士集团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际化制药企业,2003年落户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产业基地。据邱科先介绍,制剂国际化首先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研发体系,此外,生产、厂房设施及相关管理也要与国际接轨,难度很大。经过10余年的摸索,安士集团现已形成一套具备自身特色的研发体系及质量、生产管理体系,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研发人员,研发效率不断攀升。

据了解,安士集团研发团队现有50多人,平均年龄32岁,这支年轻的团队每年都在2到3个新产品上取得新突破。随着研发投入及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加大,安士集团还建立了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据邱科先介绍,公司研发方向聚焦肝胆类、抗精神类及抗感染类、骨健康三大类的细分领域,研发有复杂性、门槛高的制剂,在某些细分领域形成引领,使公司保持持续的竞争力,驶向发展“蓝海”。

在谈及中山人才环境时,邱科先表示,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今年重磅推出的“人才23条”,在人才政策、人才保障、人才待遇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力度的优惠,有效促进了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同时,中山的企业基础扎实,有一大批有视野、有胆识、有能力、有情怀的企业家,也有许多有抱负、有才华、有技能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具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特有优势。

此外,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也为人才团队创业创新提供了舒适环境。据了解,安士集团正在新建一栋生产楼,但由于该公司内部没有空闲位置,施工工程不得不占用了附近市政道路的部分人行道,而该市政路近期又面临改造。两项工程时间冲突,这势必会影响其中一方的进度。在火炬开发区企业现场办公会上,有关部门当即答复道:优先企业建设。邱科先不无感动地表示,这几年企业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人才团队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少,专注向前的动力自然也更足了。

“风电狂人”装着一箩筐创新故事

来自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明阳集团”)的大兆瓦智能化风力发电机组创新团队,自2007年以来申请发明专利1497项,获取发明专利842项,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共218项,团队带头人获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们研发的多款风机,多次荣获风电行业评选的“全球最佳海上风机”称号。

这个“海上超级团队”有800多人,其中技术负责人有22位。近日,分别负责大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智慧化控制、数字化管理、超长叶片开发、一体化仿真以及漂浮式风电机组设计的黄国燕、孙启涛、顾育慧、赵春雨、王超五位技术负责人分享了个人及团队“筑梦中山”的历程。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择业之初,大多被明阳集团在业内的强势发展所吸引;来到中山后,又被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干事氛围和生活环境所打动。“能在前线迎风奔跑,很大程度上缘于后方家庭生活的稳定无忧。”明阳集团的人才团队表示,中山在安居、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都有专门针对人才的各项优惠。“买房可以获得相应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贷款总额的优惠,还有配套的人才公寓。此外,中山的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领先优势,可以为老人健康和孩子教育保驾护航,让我们更加坚定扎根中山、不断奋进的决心和信念。”

说起一起奋斗的日子,每个“风电狂人”的心里都装着一箩筐的故事。他们在生产车间见证大国重器的诞生,在海上与风机一起“摇摆”,他们常常醉心工作忘记时间的流逝,“开始工作时,窗外还是阳光明媚;遨游在数据的海洋,不知不觉天就黑了。”孙启涛还记得有一次,自己和团队从天亮干到天黑,又从天黑干到天亮。到楼顶透风时,刚好看到东方云蔚霞起,充满朝气的太阳喷薄而出。那一刻的兴奋,长久地刻在了孙启涛的脑海里,像是命运与勤力者之间的默契。

所有的只争朝夕,只为未来的日新月异。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跃居全球第一。在国内,每10台海上风机,就有3台来自中山。在中国向国际庄严承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后,大兆瓦智能化风力发电机组创新团队也加快了创新的脚步。2021年,由他们研发设计的全球第一台抗台风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为中国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传统产业升级点亮一盏灯

今年是一级工业设计师、一级照明设计师马驰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中山的第13个年头。

在谈到中山人才政策时,马驰给予了积极正向的评价。他认为中山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山人才服务体系也正在日益完善。例如近期启用的中山国际人才港,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为人才提供全流程、一对一尊享服务,还把全市人才服务统一起来了。“除了总部,全市还有5个人才中心,特别是还专设了技能人才中心,考虑得很周到,很切合中山产业发展实际。”

多年来,马驰为中山传统灯饰产业带来的设计理念,如一股清风长驱直入,影响整个古镇灯饰产业树立“全球视野 本土特色”的觉知,并在产品研发方面不断求新求变。

同时,作为灯饰产业的人才,马驰还积极传道、授业、解惑,为中山培养更多灯饰产业人才。中间有几年,马驰以副教授的身份全职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担任灯具专业学科带头人。除了站上讲台,他还带着学生们一起做项目、参加比赛,师生教学相长互益共进。“学生获得了更多机会,走上了更大的平台;我借机对自己过去数年的工作积淀作了系统性梳理,也再次掌握了研发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式。”

“艺术家传递的是个人情感和情怀,我面对的是市场,是产业,为用户需求和痛点提供产品解决方案、为产学研搭建平台,这才是我的使命。”马驰说。

马驰还牵头成立了中山市灯都照明技术研究院,旨在为中小型灯饰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创新设计等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步实现技术资本化。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马驰正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才智。在马驰办公室的角落里,堆放着一箱建房用的瓦片。细细问来,原来是马驰正在设计制作的“瓦片灯”素材。“乡村是大家共同的语境。我想从光的角度讲一个乡村振兴的故事,让光作为载体复兴乡村文化。”在马驰的想象中,乡村振兴不是让乡村一下子灯火通明,而应该是用光烘托乡村氛围,用光影记录历史文脉,用光留住乡愁记忆。比如祠堂的光是深邃的,走进家门的光是温暖的,而且要不着痕迹,“光和庭院建筑景观完美融合,做到见光不见灯”。“比如这个瓦片灯,外观和瓦片类似,还不用布线不用接电,上面安装了太阳能板和同步智能控制模块,在照明的同时还可以储能,实用且节能环保。”

“中山很不错,想来要趁早!”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党管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努力让八方人才在中山顺心创业、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围绕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市委组织部开启新一轮人才政策研究制定工作,并于2022年4月1日,由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人才23条”。“人才23条”应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关于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求,大力推动人才评定机制改革,让更多的人才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微风吹拂,秋日辉煌。在安士集团的研发中心,打开玻璃窗,阳光洒在横门水道上,令人心旷神怡。邱科先说,横门水道可直达港澳和深圳,也是安士集团链接世界的窗口。近10年来,中山健康产业步入发展“黄金期”,随着一批研发平台、新药企业的入驻,产业配套越来越成熟。以后随着中山进一步加大产业集群建设,在CRO(研发外包)、CMO(合同加工外包)、CDMO(定制研发生产)、临床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必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中山创业发展。

视线转回到同处生物医药行业的潘洪辉身上。2018年初,潘洪辉将创业项目落地中山,致力于细胞株、培养基这些关键原材料的自主生产。创业几年,潘洪辉常常戏称自己是做“一头猪(株)”和“一只鸡(基)”的生意。显然,这门“动物生意”经,潘洪辉念得日益熟稔。2021年,康晟生物的细胞株产品已经在国内赢得了15%的市场占有率。“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把市场占有率提升到30%至40%,估计问题不大,因为在这条赛道上,我们已经冲得非常靠前。”潘洪辉说。


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忙碌。2018年落地中山以来,该公司致力于细胞株、培养基等关键原材料的自主生产。记者 夏升权 摄

相较而言,潘洪辉此番创业可谓顺风顺水。究其原因,除了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和团队能力的日渐增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中山开放包容的创业氛围和相对集聚优质的产业环境。他认为,中山地理条件优越,2小时交通半径内,几乎可以满足所有资源对接需求,对企业的多向发展极为有利。“而且生活幸福感也很高,在中山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家人,享受亲子关系。”

这次获颁中山市企业突出贡献人才,潘洪辉认为充分体现了中山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对企业的特别礼遇,以及对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坚定决心,对自己来说,既是肯定,更是鼓励。“我们企业还处于初创阶段,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关要闯。”潘洪辉希望,未来能有机会与更多的中山企业交流,哪怕是与传统型实业,依然可以交换资源要素,学习彼此的机制,既能提升中山整体经济氛围和创新活力,也能实实在在促进更多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

“其实我一直在想,什么是创新,什么样的企业算是创新企业?创新不在于你有多么标新立异的点子,而在于从很多条不错的路子中选定了一条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面对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机遇,潘洪辉也常常告诉全国各地,特别是他的成长地香港的朋友们:“中山很不错,想来要趁早!”


编辑  汪佳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