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次影像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
发布时间:2022-10-30 来源:中山+

10月30日上午,在南朗街道一处稻田边,中山鸟类摄影爱好者汪峰等人发现收割过后的稻田中央有3只像鹅一样的鸟儿在觅食。“好像是大雁!”汪峰有些兴奋,随即用长焦镜头拍摄下来,发给观鸟爱好者亦风、海容等进行辨认。“是白额雁!眼眶没有金色,排除小白额雁。这是中山首次影像记录白额雁!”当消息传来,现场的几位鸟类摄影爱好者一片欢呼。


中山境内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曾毅峰 摄

白额雁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下体白色,杂有黑色块斑,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白额雁在中国为冬候鸟,喜群居,迁徙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

白额雁繁殖于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到白令海峡、北美洲极北部、欧洲西部及格陵兰岛西部等苔原地带,越冬在中国、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中亚、印度、缅甸、日本、朝鲜等地。观鸟爱好者们查过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上传的记录数据,发现白额雁在广东记录寥寥可数,包括这一次的记录也只有3笔。较早前的记录是2017年1月23日在南沙湿地,记录到一只。此外,中山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中山野生动物名录鸟类中雁形目只有鸭科四种鸟类,雁科为零,此次发现的白额雁也将为雁科增加记录。


白额雁。曾毅峰 摄

为什么大雁会飞到中山来?很多人小时候都见过“大雁南飞”的景象,但对生活在广东的人们来说,见到雁南飞并不容易。观鸟爱好者亦风表示,国内大部分种类的大雁,如鸿雁、豆雁、灰雁、白额雁基本都在洞庭湖、鄱阳湖一带湿地过冬,少有大雁再往南飞。


白额雁。曾毅峰 摄

王安石有诗云:“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人们认为大雁一般飞到衡阳就不再南迁了,在今天的衡阳还有一座山名回雁峰。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描述“回雁峰在州城南,或曰雁不过衡阳,或曰峰势如雁之回。”亦风认为,近日在深圳、珠海、香港等地也记录到了豆雁、白额雁、灰雁等雁类,属于历史上记录雁类较多的时期,或许跟今年鄱阳湖、洞庭湖的干旱有关,原有的过冬湿地食物减少,可能会促使部分大雁继续南迁觅食。而中山近年来严守耕地红线,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境内的南朗街道滨海一带有大片开阔的生态稻田,为南迁的候鸟提供了觅食之所。“希望我们爱护好美丽中山的生态环境,让中山的候鸟越来越多!”


编辑 汪佳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