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监管、实名购!中山“六道屏障”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2-01-19 来源:中山日报

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把关是疫情防控中“外防输入”的重要一环。1月19日,记者从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自1月13日发生疫情以来,中山严格落实“三强化三落实”任务要求,强化进口源头、运输过程、生产环节、销售终端全链条监管,织牢织密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线,构建进口冷链食品防疫“六道屏障”,有效防控了通过冷链食品引起疫情传播的风险。

屏障一:商家报备,742家冷链食品贸易商取得报备凭证

按照《关于开展中山市进口冷链食品贸易商疫情防控能力报备工作的通告》,中山进一步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贸易商主体责任。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进口冷链食品贸易商主动到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备,签署承诺书,承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并自愿承担处置阳性进口冷链食品相关费用、责任。取得报备凭证后,进口冷链食品贸易商要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张贴报备凭证,向市民公示,接受监督。

截至1月18日,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能力报备742家,实现动态管理覆盖率100%。

屏障二:云监管,668个监控设备覆盖进口冷链冷库

为确保冷链食品存放安全,目前,中山已在273个农贸市场、543个进口冷链食品冷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上线后,通过AI抓拍、信息推送、实时监督,督促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和入场顾客加强个人防护。同时,监控视频可存储15天并具备回放功能,能够辅助“冷库通”系统进行靶向监管和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严防来源不明的进口冷冻食品流入市场环节。

截至1月18日,全市已安装668个进口冷链冷库监控设备,227家农贸市场安装监控。

屏障三:实名购,531家单位登录小程序

中山针对“冷库通”系统信息终端未及消费者的特点,及时补链强链延链,由市场监管部门联合通信部门自主联合开发“冻品实名购”小程序,通过商户录入产品信息、消费者扫码购买,实现进口冷链食品从经营者到消费者的全流程追溯和全链条闭环管理。

一旦出现涉疫产品,有关部门即可通过小程序第一时间找到同一检验检疫证产品的购买者,迅速落实防控相应措施,极大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率。截至1月18日,已有531家单位登录小程序,产生数据3392条 。

屏障四:监管仓,按“港口码头+集中监管仓”模式正式运行

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商务、交通等部门摸清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商相关信息,督促其“冷库通”如实填报产 品流向信息。主要通过建立港口码头与集中监管仓信息通报机制,明确商务、海关、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每日通报到港货柜数据、提柜数据、预约入仓数据,动态掌握进口冷链食品经我市口岸入境信息。

中山通过推动广东蓝雁冷藏实业有限公司集中监管仓在中山市正好贸易有限公司设立分仓的形式,创新集中监管仓“一仓两地”运行模式,使用统一模板、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管理框架对分仓进行管理。

广东蓝雁冷藏实业有限公司集中监管仓正好分仓于2021年12月27日起按“港口码头+集中监管仓”模式正式运行。截至目前,该分仓已消毒579.1吨进口冷冻食品。

屏障五:常态化监测,及时处置阳性样本

市市场监管局落实对进口冷链食品重点从业人员核酸检测每周全覆盖,对集中监管仓、冷库、冷链车厢的全覆盖,核测频次由省要求的“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2021年累计完成进口冷链食品常态化监测采样350209份,其中从业人员136225人次,产品25551份,环境188433份,人员样本结果均为阴性,产品及环境阳性样本均已妥善处置。

屏障六:从严查处,对疫情防控不力的经营场所停业整顿

市市场监管局对各镇街农贸市场、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开展地毯式暗访检查,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要求立即整改,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现场移交镇街分局调查处理。

截至1月18日,市市场和冷链防控专班检查农贸市场、冷库444家次,发现问题273家次,现场督促整改53 家次,移交市场监管分局处理120家次。同时,进一步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查处力度,对存在未进 行疫情防控能力报备、未按规定录入冷库通、未全面使用冻品实名购、未安装视频监控等行为的进口冷 链经营场所进行一定时间的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截至1月18日,中山已对64家次农贸市场、80家次冷库作出停业整顿处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