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密度财经频道
信用修复新政明年落地,广发卡温馨提示:“付费洗白”不可信
发布时间:2025-11-12 来源:广发银行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研究制定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并计划于明年初正式实施。根据新政,对于特定情形下已结清的违约记录,将不在征信系统中对外展示。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发信用卡在此提醒公众,信用修复全程无需额外付费,消费者如需进行信用修复,可通过官方合规渠道免费办理,谨防“有偿修复”骗局。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系统地确立了全国统一的失信信息分类标准、信用修复渠道、简化的材料清单和明确的管理时限,并规范了征信机构使用信用信息行为,为后续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操作框架。根据《实施方案》,信用主体可通过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官方网站“信用中国”网站及各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进行申请。“信用中国”网站集中公示了各类公共信用信息修复的规范流程。符合修复条件的申请人,可通过该网站在线提交材料,也可前往各地政务服务大厅的信用修复窗口现场办理。此次央行拟推出的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与《实施方案》形成有效衔接与功能互补,共同为信用主体构建起覆盖更广、流程更顺的信用修复安全网络。

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一些个人发生了债务逾期,虽然事后全额偿还,但相关信用记录仍持续影响其经济生活。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央行正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

广发信用卡安全专家倡议消费者建立“信用防护意识”,防范不法分子以“信用修复”为名实施诈骗。这些骗局常以“内部渠道”“百分百删除”为诱饵,利用部分消费者急于消除不良记录的心理实施欺诈。专家强调,征信系统的所有操作都有严格的流程控制和权限管理,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操作”空间,任何声称可以收费删除信用记录的说法均属诈骗。合规的信用修复必须通过官方渠道办理,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消费者需特别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切勿向第三方机构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

个人信用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资产,其修复与维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发信用卡提醒广大客户,信用修复请务必通过正规渠道,面对“有偿修复”诱惑,要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用合规、安全的方式守护好个人“经济身份证”。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文盾校对——用科技,守文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